浅谈2019年河南省地理中考
——地理中考后的思考和教学建议之六
许昌实验中学 董培华
首先,谈谈对试卷的看法。
拿到中招试题做完以后,第一感觉是题很平,更没有难题、偏题、怪题,感觉挺意外。大家一交流,发现都是这样的感觉。但是在改卷的过程中发现,其实题目里面有很多针对学生的难点和易错点所做的设计,比如24题的最后一个小题,“写出一条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并简述其主要作用”,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一条改善措施,也能写出一条作用,但是要把措施和作用对应起来,不理解是不能做出来的。于是很多学生只得一分。
感受最深的是以下三点:(1)21题和24题是设计的亮点。21题这个题组不仅在考法上新颖,我更看重的是它对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有引领作用,引导我们地理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24题的意外之处是它竟然出了一个选做题,但是对比高考题,又恍然大悟,这是评价多元化的一种价值导向;(2)必须认清现实,就这张卷子而言,需要学生背的东西还是不少的,如天气符号、世界最深的湖泊、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及简称、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该背的知识点还是要背;(3)乡土地理的考查共有两组、四道题(3--4,19--20),4分,但是没有什么针对性,把题中的地名换成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答案。(我的愚见,也许出题人有什么目的是我们不理解的?)
其次,谈谈改卷体会。
这次我改的是24题2-4小题,最深的体会是学生答题不规范:一是错别字多,印象最深的是有好几个考生5分的题目中因错别字扣掉2分,实在可惜!二是字体潦草,但是我们初中老师仁慈,都给了分,但在以后考试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这些学生也要自求多福啦!三是专业术语不规范,从卷面可以看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表述也很口语化。
怎么办?最后谈谈解决办法。
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的备考必须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错题本,默写本,以便及时反馈,及时发现问题;二、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思维导图,关系图等梳理知识,让学生从模仿到创造;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以防误导学生。
除此之外,为了解决学生不理解而学习、教师无把握而教学的问题,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将努力学习以课标作为教学的依据组织课堂教学;将努力学习情境教学在讲授新课、讲解题目中的应用。希望从目标和方法两方面努力,能使教和学都有进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愿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