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的形势和我们的对策
许昌实验中学 张玉枝
一、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的形势
1、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如何在地理教育教学中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课题。
2、《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把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定义为:(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即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即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从而使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3、新的高中招制度改革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4月26日省教育厅印发《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的范围,初中所有在校生均须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在相关课程结束后进行,实行随教随考随清。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科目考试统一安排在每年6月下旬。其中九年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物理、化学、历史;八年级考试科目为地理、生物。多年以来,在学生及家长心目中的“副科”,也将成为中招考试的必考科目!另外,作为初中教师,可能大家对高考考纲关注不多,高考地理学科考纲中关于区域地理的内容,和我们初中地理区域地理的课标是一致的。如: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要求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又与我们的课程理念相一致。
4、我市“三年攻坚”计划进入关键阶段,如何破解我市教育存在的城区教育资源不足、优质资源不均、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和我们都责无旁贷。特别是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应该是我们一线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但是,目前,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1)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过分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2)过分重知识再现而轻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以为毫无遗漏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目标,甚至课堂就是简单重述教材,照本宣科;。(3)部分教师的课堂还是传统的注入式的“满堂灌”或“照本宣科”, 教师独占讲台,主宰一切,学生以听代思,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使学生俯首贴耳、不敢置疑; (4)对课标关注不够,课堂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强,课堂效率不高。(5)把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唯一”的优化途径,不重视其他教学形式,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等等,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去解决。
二、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办?
(一)建立学习共同体。
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我们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使我们的每个成员:
1、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教学成绩在同类学校名列前茅。
2、具有指导青年教师能力,所指导的教师在省市县级各类比赛中成绩优秀。
3、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能独立主持省市级课题,在CN期刊上每年至少发表一篇有较高水平的论文。
4、实施送课下乡活动,对周边学校有辐射带动作用。
5、能承担本县市区的教师培训任务,培训效果好。
从而引领许昌市初中地理教师的整体素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就是我申报初中地理工作室的初衷。
(二)着眼于实践层面,开展教学研究,服务我们的教学实际
包括三个维度:
1、针对从今年初二年级开始,地理纳入中招考试的新形势,研究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外省市中招考试命题特点,找出中招考试的应对策略,为我市中招备考提供方法指导。
2、适应新高考的要求,研究初高中地理教学如何衔接问题,为学生适应新高考打下坚实基础。
3、着眼教学实际,研究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工具。而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地理识图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互联网上海量的地图,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地图,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呈现,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2、微课,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是苦恼于有些问题课堂上反复强调,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似懂非懂,频频出错。而微课,可以帮助我们把课堂延伸,我们可以把课堂重点、易混点制作成微课,通过学习平台分享给学生,让孩子们各取所需,通过反复观看,达到融会贯通,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3、 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把全市教师拥有的优质资源放在同一个平台上,使我们的老师足不出户就能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部分解决我市教育优质资源不均问题提供可能。
老师们,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与北师大师生座谈讲话中说: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让我们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砥砺前行,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