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研活动会后心得
许昌实验中学 董培华
今天来到市二中参加许昌市初中地理教研活动,可以说干货满满,受益匪浅。
首先大家听取了王素贞老师的中考分析会,收益匪浅。最大的收获可能就在于王老师详细分析了中考中每一组甚至每一道题考查的考点和相应的课标,还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详细分析的学生出错的原因以及今后在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改进措施。这对于以后的教学、包括考试分析都很有启发作用。
其次,王老师分享的教学案例也很有针对性和借鉴意义。她讲到在学习我国农业的分布时,不是简单的把我国农业的分布图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简单的在图中找出来了事,而是把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展示出来,让学生找到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再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找到耕地主要在半湿润和湿润地区,从而得出结论,我国的耕作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第三,在试题评讲过程中,素贞老师也分享了一个案例,就是她在讲长江的时候,有一个题目问到长江下游的水位会不会不暴涨,她没有简单的告诉学生会不会,原因是什么,而是以问题引导学生“长江中下游是什么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长江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降水);降水在该时间(题中所给的时间)有什么特点?”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理清他们的思维路径,这样才能真正的举一反三,掌握方法。
听高晓菊老师的分享,也很有收获。高老师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她建议大家多学习多接触多交流。也包括网络资源和期刊(如高老师提到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三个期刊:中地参、地理教育、地理教学)。如果能坚持不懈,必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听闫老师的讲话,最大的收获是在讲每一节课时、都要严格按照课标走,这也与我前段时间学习的郑州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不谋而合。下一个阶段能不能利用集体教研的时间和同事们一起研究课标,把每一节课对应的课标都标出来,分析透彻,以便在教学中使用?
三人行,必有我师。与优秀的人同行,更是一种提升!
2019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