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不再划“重点”传递三大教改信号
zhangyuzhi发起了2019-12-12
0
回复
11
浏览

信号1

要从“考什么教什么”转变为“教什么考什么”

从“考什么教什么”到“教什么考什么”,是一种对目前学习考试这对矛盾统一体的改革,也是一种对教育教学本真的回归,是一种理性的认知,这种回归不但应该还学生以学习内容的可控性,也还教师以授课内容的可控性。越教越难不是课堂的追求,教有所获,获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才是知识传授之于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但同时,“教什么考什么”需要教师有一种觉悟式的改变,教师要肯于改变既有的思维方式与操作方式,能真正地反思知识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的问题,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需求,具有一种正确的课堂评价取向。

信号2

禁止超标命题、减少机械记忆试题

北京市市级学科带头人、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中学数学培训教师张东在采访中表示,取消大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建议广大教师要在教学中必需要以“双基”为载体,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领、任务拓展、变式拓展等活动,让学生在充满学科思维、凸显学科本质的学习活动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知识是怎样发生的,怎样形成的,怎样应用的,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然,更知道何由以所以然,并感悟过程中蕴含的学科思想、积累思维经验,增强创新意识和迁移能力,从而使学生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

信号3

未来中考将更加灵活、宽泛

“没有了‘考纲’,并不意味着未来的考试没有方向。”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教研员刘艳辉表示,课程标准就是考试命题的依据,考纲取消后,对师生而言,备考的范围肯定是会扩大的,实施初期师生会有一些不知所措,但只要依据课程标准落实教学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点,不管题型如何变,都能“以不变应万变”。

此外,一些教研专家还表示,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中考将会逐渐淡化应试的痕迹,削弱应试教育的影响力,废止考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应试教育带来的社会焦虑和压力,课程标准是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中考命题将因此“松绑”,未来中考试题将变得更加灵活、宽泛。家长和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新的教改趋势要求,并对标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教研员、特级教师何郁表示,以语文学科为例,取消考纲后,师生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科学习:一是在语文学习中深悟中华文明内涵,探究中文之美;二是在学习中培养家国情怀,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是要做中华文明文化传播的使者,积极运用中文语言文字这一载体,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