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
miaofang发起了2019-07-25
2
回复
15
浏览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一

                         许昌市第十六中学  苗芳

合上王晓春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书中的一些话语仍在我脑海中回荡,“低龄小孩过于情绪化,一般不是品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处理的方式引以疏导为主。”“孩子的心灵是复杂的,了解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一个专业的教师,就要进行艰苦的探索,尽管中间会有曲折。”„„这些内容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像是在听课,听一名资深教师在谈教师的方向、责任、上进、专业、智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中那些朴实但深刻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小典故,娓娓道来,令我耳目一新。第二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是在考试,边读边用书中的观点来检查、考量自己,不断反思和内省,十几年从教,漫漫求索,犹如同智者谈心,谈理想,他在帮你答疑解惑,教你办法和技巧;第三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自己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就像一个整装待发的战士,急于奔赴沙场,去领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豪情。

一、即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也不要幻想讲一课家长的观念就变过来了,行动就跟上来了,没有这么便宜的事。他强调做家长的工作。1、不要期望值太高,有点影响就要知足了。2、和家长讲道理,一定要拿出具体的例子,证明这样做可能会害了你的孩子才有说服力。3、区别对待。对不讲道理的家长给一些建议就行了,听不听随他。4、不要指望家长送来的都是合格的学生,有些家长是根本指望不上的,那就要靠学校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就是了。他主张教师多要求自己,少要求家长。如今的教育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无论孩子出身何种家庭,无论他的家长什么素质,孩子都要进学校。只要教师耕耘,或多或少总会有收获的。

二、一个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教育的智慧。遇到这一类突发的事件,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家长全都通情达理上,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学会应对各种情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母鸡为爱护小鸡而奋起,狗为护幼崽而狂吠,这些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父爱和母爱虽然比动物对幼崽之爱要丰富和广阔得多,但就其本质来看,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行为。然而对学生之师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是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是一种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是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长期地坚持这种性质和功能的师爱,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就必定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这是我们作教师必须坚持的一种信念。如果一个教师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是有好有坏,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育成好学生。”那他就很可能慢慢放弃对班上学习不好的学生的教育。我们不能武断定论:“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因为这种判断是与教育效能感相悖的。因此,我们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三、校园暴力事件可以分为“入侵式“和”内乱式“两种,前者是校外人员闯入学校施暴,后者是校内师生互相施暴。“入侵式”的校园暴力又可以细分成两类:一类是与学校完全无关的暴徒闯入学校施暴,另一类是与学校有关的某些人闯入校园施暴,如家长,于校内学生有联系的社会闲杂人员。书中的案例就属于家长闯入校园帮自己的孩子打架,对孩子的同学施暴。作为教师,无论遇到那一种暴力事件,都要做以下几件事:

1、制止暴力,2、保护孩子,3,如果有人受伤,要尽快送医院救治,4、取证,5、报警,6、向领导报告,7、通知家长,8、事后教育学生。案例中的老师做的很好,随机应变,把损失降到最低。

于是我给自己列出一张任务清单,看着这长长的任务清单,我自己吓了一跳,原来我还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呀!当我想到要做一名智慧型教师时,便有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豪气,也就有了超越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于是当别人在操场打球时,我在和学生谈心;当别人沉迷电脑游戏时,我在书海遨游;当别人在音乐中享受时,我在一遍一遍观摩优秀课光盘、写教学随笔„„

读林王晓春的《学生问题个案诊疗69例》这本书,如品一杯香茶,余香缭绕。要点亮孩子的智慧人生,点亮每一个孩子希望的灯,让所有的梦,从此不再懵懂;我们需要用书籍的力量,点亮我们的智慧人生,点亮每一位教师智慧的灯,点亮幸福,生活从此不同„„

总之,智慧型教师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还要勤于学习,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智慧型教师”应成为我们教师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书笔记二

许昌市第十六中学  苗芳

总有那么几个人,是我们心头难舍的痛……他们顶撞老师,他们经常迟到,他们不做作业,他们迷恋网游,他们偷拿东西,他们暴力,他们早恋,甚至离家出走……对于他们,有时候,我们很茫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却收效甚微。这些孩子啊,想说爱你真是不容易啊!教育,不仅仅是耐心、爱心,更是智慧!读王晓春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吧,或许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慢慢的品他的文字,他的思想,慢慢的和你的孩子们进行比对,你会发现,眼前豁然开朗!

一、问题学生的界定

问题生、差生、落后生、后进生、个别生,这几个概念相近,却又有些模糊。我对问题生的界定是: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任何一个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即是问题学生。

(我的理解:只是因为智力因素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算不上是问题生,问题生所涉及的问题可以是多方面的。但是,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有问题也不等于是问题生,王晓春对问题生的定义是有严重的问题,何为严重,就需要我们去诊断。一般来说,班里的问题生不会超过5个。)

二、问题生的常见类型

1、厌学型(主要问题是厌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写作业,但品德方面无大问题。)

2、纪律型(不守纪律,严重小说小动,学习与品德没有大方面问题。)

3、品德型(主要问题在品德方面,多数成绩不好,不守纪律,一只脚在社会,一只脚在学校。)

4、心理障碍型(主要是心理方面问题,如自闭、忧郁、有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无法与人沟通等,学习成绩多数不好。)

5、“好学生”型(一般是公认的好学生,各方面都不错,问题处于隐蔽状态,常见的问题有:双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虚荣心,抗搓能力极差。)

(我的想法:一般来说,我们最关注的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对于其余几类问题学生,关注度还不够。因为,学习成绩是最显性的,一个孩子一旦学习成绩有所下降,那么,老师必定要对他最近的行为进行思考,从而把他拉回“正途”。“好学生”型的问题生隐蔽性极强,在学习成绩优异这个光环的笼罩下,其它方面的问题几乎都被忽略不计了。这也就是许多“好学生”突然自杀、离家出走等的原因。)

三、问题学生的三级处理

在中小学,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问题学生,他们是“麻烦制造者”,教师的“心病”。对于一般学生常用的管理方式,如表扬、批评、关爱、评比等对他们往往是没有效果的,教育问题生,需要专门的知识,需要诊断、治疗。

我们可以将问题生分成三个等级:

一级,班主任可以解决;二级,交给“校园专家”处理;三级,最严重,学校解决不了,可以交给心理医生、公安机关,或者教育系统专办的特殊类型学校。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不是万能的,即使是教育专家也有对付不了的学生,勉强要求教师是不实际的,这只能造成教师精力的浪费,该做的事情没有精力去做,两头都搞不好。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分层把关,大家都做自己擅长的事。但是,我们总希望尽可能的把问题解决在第一层,班主任把问题生都推给学校,学校承受不了,学校把问题生都推给社会,社会也承受不了。

(我的感想:班主任做班主任的事,教师做教师的事,各司其职,不要把自己当成是万能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如实上报,该请“校园专家”来解决的,还是该交给社会有关机构来解决,当机立断。我们读王老师的文字,是为了更好的反思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如果,能将问题生消灭在萌芽状态,那不是更好吗?)

四、问题生教育常见的错误思路

1、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

你是什么样的学生我不管,你的心情如何我不管,你的感受如何我不管,反正你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就不行,我就要用我的方式,软硬兼施,使你就范。这叫做“管理压倒教育”或者“管理代替教育”,这种思路是不科学的,而且会越来越行不通。

2、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

3、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

教师把许多问题都归结于觉悟不高,思想认识不够,好像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学生许多问题不属于道德认识,是非问题,而常常是心理或能力问题,靠一般的教育方式是解决不了的。

4、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

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是遇到问题提出假设(假说),然后加以验证,假说当然是多种比一种好,所谓“因材施教”也是这个道理。

5、思维缺乏逻辑性

没有逻辑肯定没有科学,没有科学就不可能总结出教育问题学生的规律,所以就只好高举“爱”的旗帜,反复说那几招。

6、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

遇事不调查,不询问,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情绪上来了,前因后果不分,只强调态度。

7、只会责备别人,不想反思自己

埋怨体制,埋怨领导,埋怨家长,埋怨学生,许多埋怨事出有因,而且有一定的道理,但埋怨顶多只能起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教师本人的能力无法得到切实的提高,工作中还会碰钉子。于是,增加了埋怨的理由,形成了恶性循环。

8、迷信权利,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

多数教师嘴里谈爱,但其实真正教育学生的时候,更相信权利、批评、惩罚、检查和评比,同时伴随大量公式化的说教。他们的教育方法缺乏个性,缺乏对个案的诊断和治疗。

9、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

当所有的硬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许多老师又转而采用软的一手,那就是“爱”。我做你的“妈妈”,我爱你,我照顾你,我捧着你,你一感动,不就听我的话了吗?可教师对孩子的爱,无论怎样热烈,都超不过家长,要是爱能解决一切问题,孩子更应该听家长的话啊,可见,爱只是一个必要和重要的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

10、学校管不好,不切实际的寄希望于家长

家长,好像家长是救星。其实不然,家长不一定比你高明,家长的办法不一定比你多,而且,问题生之所以成为问题生十之八九是家庭教育严重失误造成的。多数问题生的家长对孩子已经失控了,根本管不了孩子,他还指望老师呢!

(我的感想:王老师列举了十条教师在处理问题学生时容易犯的错误,我觉得,能够反思自己是最有用的武器。遇事需要冷静,爱需要智慧!)

五、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

1、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问题学生特别善于制造问题,特别容易招老师生气,但经验告诉我们,对待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一急躁,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问题学生往往都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往往会咄咄逼人,所以教师一定要冷静,要学会一些体面的下台阶的招数,让对方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及时“撤退“以图日后找机会“反击”。

(我的感想:一方面“冲动是魔鬼”这句话说的一点没错。孩子年龄小,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点我们大人应该可以理解。如果我们也让情绪左右思想,那我们和孩子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教师,我们肩负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应该比孩子更理智!另一方面,修炼一些下台阶的方法,避开孩子的“锐气”,对我们日后教育孩子也有好处。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冲动而后悔,也会因为教师当时的忍让而把你看得更高!)

2、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

许多老师在遇到问题生出问题时,总是急于告诉他们:“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应该的。”这就叫做是非判断,道德归因。经验告诉我们,这类“教育”基本属于废话,做无用功。问题生都知道上课不认真听、回家不写作业、迟到旷课、打架骂人、偷东西、上网吧等是错误的,他们基本上都是明知故犯。为什么要明知故犯才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无用的说教上。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他犯了错误,我不先说他对错,而研究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是什么力量推动他非这样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我们才有可能下次在适当的地方切断他的错误思路,避免他重犯错误。这才是诊断和治疗。

(我的感想:追根溯源是解决问题生问题的关键。一团乱麻只有先理清了,才能重新付诸使用,才能织出有用的东西。除了“好学生型”有较强的隐蔽性外,问题生的问题几乎都是明摆着的,他们谁不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呢?问题就在于,他们为什么不那样做,而要这样做呢?找到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才能更好的帮他们找回自己!)

3、不搞“态度挂帅”

问题生闯祸的时候,常常顶撞询问或干预的老师,态度很没有礼貌,有时近于蛮横。老师出于自尊或者碍于面子,就可能怒火万丈,不顾一切的药压倒问题生的气焰,打掉他的恶劣态度。这样可以理解,但是,弄不好就会转移教师的注意力,从此,教师就不可能冷静的调查和分析问题了,教师的身份可能蜕变成学生吵架的对手。教师的这种思路就叫做“态度挂帅”。任何人都无法在气头上马上给别人道歉,这是违反人之常情的,通常,人们在冷静下来之后才会道歉。所以,不要强迫孩子,不要急于“打态度”,要先调查。当你平静的向孩子询问事情的经过时,孩子的恶劣态度也会降温,更利于你工作。

(我的感想:这和第一点有点相似。教育是慢的艺术,是不是也包含着这样的等待呢?孩子再小也是人,拥有人复杂的情感,大人有时候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何况是他们。可能,你暂时向孩子低头,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那就多修炼几招下台阶的招数吧!你的宽容终究会赢得孩子的尊重的!)

4、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问题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正是这第一反应决定了教师后来行动的方向。比如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又是他!”那他肯定要向学生发脾气。教师的第一反应是:“他昨天才对我做的保证,今天又犯了。这个骗子!”那他肯定劈头就谴责学生不诚实。教师的第一反应是:“这样可怎么好啊,我真是无能为力了!”那他对学生的态度一定显得很厌恶。这些态度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无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我主张的态度是,像科学家发现飞碟一样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应该实事求是的承认,自己对学生的心灵世界知之甚少,激发和强化自己的认知欲望。从第一个“为什么”开始,不停的追问,不停的结论,这才是真正的研究。

(我的感想:态度决定思路。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找几个假定的结论,有助于问题的早日解决,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也能让我们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整天埋头于问题生的问题之中,的确是一件枯燥乏味、令人心生厌倦的事情,但是,如果,换一种态度,用研究的眼光来对待它们,你就会觉得自己有了动力。一旦问题圆满解决,你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5、了解情况时,观察法和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

了解学生情况,最常用的方法自然是观察法。但是,教师所看到的学生往往都是在正式的场合,上课啊,组织活动啊等。学生真正性格的真实表现,在非正式场合,在同龄人眼里,在游戏中看得更清楚。因此,采用观察法,要特别注意孩子在非正式场合的表现,注意通过学生了解学生。

观察之外,也可以适当的搞点心理测验。我常用的心理测验方法是:小学生用画图法,中学生用词语联想法,中小学生都可以用早期记忆回忆法和释梦法。

画图法是让孩子画一棵果树,画现在的自己和20年后的自己,画全家福,从中可以捕捉大量的信息。词语联想法是随便找一个词,让他把从这个词联想到的词按顺序写下去,写20个。做三次,然后把这60个词放在一起研究他们的规律和倾向。他的选择暴露了他的智力取向、情绪状态甚至人格特征。早期记忆回忆法让孩子追寻自己的记忆,一直追到最初记忆,让他把记忆的画面和自己当时的感觉叙述出来。这是人精神发展的胚胎,能从中解读出他一生发展的大方向和基本特点。释梦,特别是反复出现的梦,对了解人当前或某一阶段的情绪很有用。

这些方法难的不是操作而是解读。解读这些材料,不但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而且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有时候还需要询问学生本人。

(我的感想:虽然我摘抄了长长的几段,但是,这些恰恰是我们教师最缺少的,能将这几个心理测验完整的做出来,正确的解读出来,是很不容易的。什么是学无止境?什么是专业知识?这些足以告诉我们!教师越来越不好做,教师这个身份要承载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想做一个好老师,就要用自己的终身来学习!)

6、横向、纵向全面的了解学生情况

这是教师的一个基本功,遇到问题,学会展开来思考,采取措施,必须在分析研究和诊疗之后。许多教师没有这种习惯,他们只有现成的几种方法,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上去,不能解决问题,就干瞪眼没有办法了。这叫做“没思路”,比没办法更可怕!

7、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

问题生经常发生的问题有多种,每一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有多种。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做到:一发生问题,脑子马上就像打开一个电脑文件一样,弹出有关这个问题的多种假设,一条一条摆在那里。将眼前的学生和这个文件上的描述一一对比,找出吻合之处。看问题,光有道德视角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视角,要做多种假设,才能少犯错误。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假设越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越多呢?)

8、确诊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

科学离不开反驳,一个真正严肃对待学术问题的人,他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根本不需要别人来反驳,他自己就在反驳自己,自始至终地反驳自己。当他发现一种新的情况是自己的结论无法解释的时候,他会提出新的假说来解释新现象,然后继续用事实反驳这个新的假说。这就是科研的思路。

(自己和自己先来一个真刀实枪的演练,这样,错误就先被消灭在自己这边了,工作时就可以少走弯路了。)

9、确诊时,要先考虑问题在谁的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

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主要的毛病在哪里,才能决定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主要战场在哪里。如果教师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学生和家长,就很难解决问题。

(教师自身的素养很重要,遇事可以先反思自己之过,这样,也可以避免自己的工作陷入泥潭,拔不出来。)

10、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

本书第二章专题研究了14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详细的分类,每一类都有具体的治疗措施,教师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可以参考,但也应做一些微调,开出适合他个人的药方。

(我的感想:学生是活生生的,方法是死的。我们可以参考王老师多年研究的心得,更应该切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这样,才能开出适合每个孩子的独特的药方。)

11、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诊疗并随时修正之

教师采取措施后,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动态,观察治疗效果,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措施。

(我的感想:把自己的得与失都记录下来,是一个绝好的学习与反思的方法。成功的,失败的,都是机会!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自己的专业水平才会在这反反复复的摸索中得到提高!)

所有回复
  • wanghuijie 2019-07-25

    问题学生是我们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之一,就像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这句话套用在学生身上也是相通的:优秀学生各个相同,问题学生各各不同。这就需要我们用班主任工作中最基本的原则:师爱,去开展工作。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dsq15537435165 2019-07-25

    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还要勤于学习,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朋友。分的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话,做孩子们的朋友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