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学习乐园,感悟生活幸福
内容摘要:当前,“幸福指数”也逐渐成为对各地经济发展的统计考核目标,有关人士认为,如果教育行政机关也能将“幸福指数”作为教育考核目标,对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缓解教师职业疲劳,也许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学校成为一个能够让教师和学生享受幸福从业和学习乐园的地方。给孩子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和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让孩子们成为好学、好问、好思、好动、有梦想的,阳光的少年儿童,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享受幸福和快乐。
关键词:教育教学、学习乐园、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办学条件、教育改革、教育质量、教师待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提升,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与群众的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负担过重,教育的功利化和行政化趋向严重等,束缚了教育的发展,时代呼唤教育改革,家长期盼教育改革,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当前,“幸福指数”也逐渐成为对各地经济发展的统计考核目标,有关人士认为,如果教育行政机关也能将“幸福指数”作为教育考核目标,对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缓解教师职业疲劳,也许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学校成为一个能够让教师和学生享受幸福从业和学习乐园的地方。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古人亦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语道出教师的职责,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这话一点也不假,因为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孩子们思想灵魂的塑造者。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与德育,并非毫无关系,相反,两者是紧密联系的。教学离不开德育教育,离开了德育教育,我们的教学可能是一团糟,也可能变得毫无意义。所以,作为教师应努力着用心教学,体味着为人师的快,以引导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的园地,而不是“填鸭”式的考分衡量场地。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根据孩子们的年龄、性格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尽量将课堂设计得轻松、活泼、有趣。通过各种游戏、比赛,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他们并不只是玩得高兴而已,更重要的是在玩中轻轻松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每次走进教室,总能听到孩子们快乐的、学有所成的欢呼声。虽然他们在某些方面不能做到最好,但是学习的快乐,将使他们小小的心田里播种下梦想:“老师, 我以后也想当一名老师!”,“老师, 我长大了想去外国留学!”,“老师, 我长大了想当一名翻译!”……。就这样,不一定要考高分,但是一定要有梦想。因为有梦想,就有希望。所以,我们应该还给孩子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和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让孩子们成为好学、好问、好思、好动、有梦想的,阳光的少年儿童,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享受幸福和快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做到:
一、换位思考,耐心疏导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告诉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够急躁,要有“耐心”。如果我们有耐心常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那么很多事情就会顺利解决,否则欲速则不达。例如:在班中发现孩子们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打出手时,多数教师都会很生气,但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气头上更容易做出不理智或偏差的事情来,每当这时,我们要先告诉自己:小孩子嘛,不应该和他们怄气。于是,冷静下来,耐心地听他们说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帮助他们分析对与不对,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这样做是多么的没有意义。这样下来,学生就能慢慢地接受讲道理,遇上事情也没有那么冲动了。试想一下,如果教师也和他们一样冲动处理事情,那么他们只会更加冲动。卡耐基说:“批评不但不会改变事实,反而会招致愤恨。”教师只有做到了换位思考,做到了对学生有耐心,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就会信赖你,向你敞开心扉,教师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关系也才会更加和谐,才会共同体会到校园的快乐与幸福。
二、增强信心,轻松授业
奥维德说:“信心!有信心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 在教育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有信心,如果连教师都没有信心了,怎么能够使学生有信心呢?又怎么能够把学生教育好呢?其次要教给学生以信心,只有教会了学生自信,教师才能尽己之责,轻松授业。我认为:要把一个班级管理好,首先就是要在班级里树立一种必胜的信心。社会上的一些绝症病人能够顽强战胜病魔不就是因为他们有着这样的信心吗?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把工作做好,是离不开教会学生拥有信心的。“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保持一个充满赞扬与肯定的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鼓励,得到尊重和富于挑战。”只有以满满的信心面对,得到尊重的学生才会找到自己的新的角色,学会去关爱他人。
三、欣赏学生,尊重差异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有学生,无论好坏,都需要老师的爱。如果教师在课内外能以爱心教之育之,多一些微笑,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课外也就会出现学生主动与教师打交道,出现其乐融融的场面。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做到:每天要面带微笑地进教室,面带微笑地上好每一节课,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尽量少在或不在课堂上当面批评学生,不占用时间去处理与课堂无关的问题,表扬激励的话语不离口。在校内外,主动地与学生打招呼,坚持做到以身作则,以师道的力量促使学生转变,不是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古语也充分说明了人格感化的作用。学生从我这里得到的不只是知识,还应该有善良、宽容、爱心等等。
四、留有余地,细心待之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有自己优秀的一面,也有着自己的不足。只有细心观察,全面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文化、身体等各面的情况,正确地认识他们,才能掌握到第一手真实的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开学之初,我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我班有个孩子上课总是走神,课后了解才知道,他父母离婚了,放学回家两边住,结果父母双方谁也不知道他会选择住哪儿,有时甚至住洗浴中心。我就他的情况与家人交换了意见,一个星期下来,他的情况明显好转。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自我价值得到充分肯定,潜力就会得到充分释放,能力就会得到发挥。只有细心观察,找到学生的优缺点,因材施教,学生就会在班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得到肯定的他们一定会更加显现自己的才华,班级建设就会随之而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如果学生能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得到教师的信心面对,能得到教师的重视,得到教师耐心的教诲,他就会得到信赖与鼓舞,就会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愉快的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之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教育也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的角色才能得到完全的定位,教师才能扮靓自我。我们教师应做到引领学生把“快乐学习,幸福生活”作为自己奋斗目标,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学习中获得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个体能够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以教师和学生能够享受幸福为目标。因此,学生在学校里不仅仅是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幸福童年的快乐生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使自己得以成长,更重要的是要让学校成为教师思想成熟的精神家园和享受事业幸福的港湾。
参考文献:
1、《班级教育管理学》林冬桂等编著
2、冯月琴:《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5期
3、陈红云:《关于“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质疑》,成才之路;2010年03期
4、刘馥惠:《教师要学会制怒》,成才之路;2010年03期
5、孔宁、孔德勇:《用心去爱学生》,新课程(教师);2010年05期
我的教育原则就是爱,把爱放在首位,永爱滋养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优劣,所以我的一份爱,收获了53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