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许昌市文化街小学 潘婷
寒假,拜读了朱文君前辈的文章“打开文言文诵读之门”,备课时发现本册教材出现了《杨氏之子》这篇文言短文,结合大学时学到的古代汉语知识,对自己在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方面先写下一些话: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留下的名著典籍正是中国文化的结晶,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化,就要阅读古代名著典籍。可古人已逝,他们说过的话我们已经无法听到,要阅读、理解他们的作品实有难度。一提起文言(古代用汉字记录的书面语言),大家都望而生畏。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比较,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一个字能表达的绝不用两个字。言简意赅是汉语的一大特点,联合国会议的相关文件,有各种语言的译本,最薄的是汉语,要是文言文译本怕是更薄了。文言质朴、简洁却温文尔雅。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晏子使楚》一课是将文言文翻译成了白话文,在这节课上如果将文言原文和白话文进行对比教学,孩子们可能更容易领会文言文的简洁之美。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最主要的是读,“熟读成诵 其义自见”。读,看起来简单,实则不然。
韩愈的名篇《师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由此可见,读出节奏,然后才能理解文意。小学语文中的文言篇目不仅短小,而且也是加入句读的了,因此理解起来会更为简单,当然也是考虑到小学生文言水平。但在教学中,不妨拿一篇没有句读的白文,让孩子们试着给它加上句读,也是训练孩子文言语感的办法。
古人大多通晓音律,上古音主要指《诗经》、《楚辞》中的语音系统,中古时期主要是指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宋时期,中古音以《广韵》音系为主,近代则是元明清时期,近代音以《中原音韵》为主。因此,文言文比现代汉语更讲究音律,平仄押韵,让人读起来就能感受旋律的优美。
因此,读要站主导地位,于永正老先生说过: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这是一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并非不严谨,而是为了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如果一开始就将“之、乎、者、也”的字义,“倒装、宾语前置、使动、意动”的语法知识教给孩子,那文言文就好比我们学过的外语一样枯燥了,孩子们一定提不起兴趣。
说起兴趣,可以找几个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因为原本知道故事意义,再读文言版,可以根据文言尝试意译,反过来,给出白话版的故事,让孩子们试着写成文言文,当然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明白一些副词、代词的固定用法,但也不能低估孩子的语感,相信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