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文化街小学 罗菲菲
[内容摘要] 团结同学和其他伙伴,与他们一同交流学习,在体育课上主动与队友配合……,在孩子的成长生活中,一定会因懂得合作而受益匪浅。帮助孩子们克服英雄主义、不懂合作、做事情喜爱个人英雄主义、遇到一个人不能完成的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独蛮干,而是主动地寻求帮助,与人合作、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帮助孩子克服个人英雄主义
二、告诉孩子合作才会赢
三、让孩子懂得团结的重要性
四、抓住生活中的实例来教育孩子
[关键词] 合作 克服 团队精神 培养
[正文]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不懂得团队协作以至于没水可吃,可见,团队精神很有必要,尤其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作为一线教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防患于未然,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如何加强小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帮助孩子克服个人英雄
爱逞能,好表现,是孩子的天性。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天性不管不问,就会让孩子养成个人英雄主义的习惯,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也恰恰是这个时候,我相信没有一个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一直这样的英雄下去,因为这会使孩子在遇到事情时磕的头破血流。
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人的存在不是以单一个体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作为社会群体一分子而存在。如果不懂得融入集体,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以集体为荣,那么他肯定是一个对生活及集体不负责任的人,更谈不上热爱祖国。相应的,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中,你的表现与这个集体息息相关。在每一次的学校评比中,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体检、中小队等群体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不少成绩时,大家在欢呼雀跃、欢心鼓舞时才会真正的感受到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会取得成功。
这学期开始,在我们班“我的棒棒堂”评比中,增设了一项新的评比制度,那就是把孩子总共分成三组,每天除了对个人进行单独的奖励外,还从值日、学习、纪律等各方面对各组进行整体评比,如果表现优秀的组,每个组员都加一个小笑脸,相反,如果表现很糟糕,那么这个小组的所有成员停止一天奖励的机会作为惩罚。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举措,那些霸气十足的孩子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慢慢的克服了个人英雄主义,养成了与人合作的习惯。
在今天,我们是不是更要反省自己的教育言行,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们克服英雄主义,做事情不在逞能、不再以个人为主、做事情客观分析、不耻下问、遇到一个人不能完成的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独蛮干,而是主动地寻求帮助,与人合作、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告诉孩子合作才会赢
曾经有个故事讲的是:一头牯牛误入狮区。一只狮子去咬它。牯牛无处逃身,被激怒就向靠得最近的狮子冲去把狮子顶出几丈远。另外还有三只狮子一个接一个向牯牛发起攻击,结果都被牯牛一一击败。故事的结果不言而喻,狮子不懂得合作,才被牯牛侥幸钻了空子。可见,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有些孩子也像那些狮子一样,不懂合作,没有体会到合作对自己的益处。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强,与人合作是一件吃亏的事情。显然,有这些想法是不正确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合作好像显的不重要,但是,当孩子长大成人,特别是参加工作后,就能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具有合作精神、懂配合的人,走到哪里才会被人青睐。
三 、让孩子懂得团结的重要性
“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话不是大道理,而是智慧的结晶。但是要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单凭枯燥的说教,效果并不见得好,因为他们的阅历太少,有些字词,语句,他们根本理解不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懂得团结的重要性呢?如果把这些道理揉进游戏中,让孩子在体会游戏快乐的同时,还能够感悟到团结的重要性。美国施拉姆.卡夫特说:“教育孩子合作精神这一最重要技能的主要方式就是合作游戏。研究证明,通过游戏学到的合作技能更容易在同伴中普及开来。”
在一节班会上,我让孩子们拿出事先搜集好的一些很细的枯树枝,然后对学生说:“来,我们来玩个折树枝的游戏,先拿出一根树枝,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树枝折断。”“当然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接着,“啪、啪、啪”的听到一片折断声。“那你们再把搜集的所有树枝合在一起,看能不能一下就把他们都折断?”接下来学生们开始满不在乎的把自己搜集的所有树枝合在一起,便用力的折起来。可是,他们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树枝一根也没有断。接着,我不失时机的问:“同学们,刚才一根树枝的时候,你们一个个都轻而易举地折断了树枝,现在把树枝合在一起就折不断,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们点了点头,都不好意思的笑了。其实在教学中一定要多鼓励孩子们与其他的小伙伴们进行玩耍。这样孩子们会慢慢的出现亲社行为,变得更加合作和与人分享。这样既教育了孩子看重合作精神,又能弥补我们教育文化的缺陷。
四、抓住生活中的实例来教育孩子
美国著名的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指出:没有合作,就没有成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不懂得与人合作,他就会像一个被隔于湖中的孤岛,显得毫无生气。在孩子的世界里,也同样如此。只有懂得与人合作,孩子的生活才会精彩,孩子的生活才会激情四射,富于活力。因此,教师抓住生活中的实例来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校,孩子们打扫卫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就是在这样正常的事情之中,也可以显示教育的大潜能。就看教师有没有细心留意,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及良好的教育。一天,我发现班里的一个孩子蜷缩在座位上,情绪很低落,便问他怎么了,他说是因为前几次轮到他们值日时,他不愿意和其他人一起值日,他让其他人先扫几次,然后他一个人扫一次,没有想到这么累,况且当时课桌还没有擦呢?听完他的话,我让他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休息一会儿。接着,我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森林里,一只狐狸与一头狮子合作,狐狸负责发现食物,狮子负责捕杀食物。得到的食物两人分享,这样他们就都饿不着了。但是,没有过了多久,狐狸心里开始不平衡,它决然离开狮群,之后,狐狸因为力量单薄,始终没有找到食物,最后被猎人不费吹灰之力就逮捕了。故事讲完后,我问这个孩子有什么想法,他说他认为这只狐狸很傻,竟然不知道只有与狮子合作才能顺利的得到食物。我说:“你说的对。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在值日这件事情上,你是不是很像那只狐狸呢?”在我一再的疏导下,最后这个孩子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并且保证今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团结同学和其他伙伴。在以后的学习中,这个孩子通过逐步的改进和同学非常团结,学习也非常刻苦、努力,看来学会了团结的道理,让这位学生受益匪浅。
希拉克曾经说过:“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家庭’,团结最为珍贵。人们即使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也应该在对话与和谐中寻求基本一致,这样国家才能前进。”俗话也说:团结就是力量!想像一下,如果在学校学生们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又能懂得团结协作,面对困难,大家群策群力、众志成城,那么无论是一个班级,还是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国家岂有不强大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