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夜空,又是弯浅浅的月亮。在静谧的夜里读书,所读的书,一半是月。月与夜与我与书,上下一白。
月的美,没有被“月上柳梢头”写尽,却在千年来到处闪耀着这浪漫色彩;没有被“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尽,空气中却永远弥漫着这不经意挥洒出的清香;没有被“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尽,却让人在凉薄的、生冷的、温婉的、幸福的心境下,将一线线的心思缠绕成一丝丝的蜂蜜,清丽地滴落在香冽的润滑甘美里……月的喻意一直在升腾,一直在霰射,一直在氤氲沆砀,一直在玉壶流转。
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月亮。我的月亮似丝线,穿插缭绕在书里。
月下读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剧,那是在大学时期的事,白天泡在有字书、无字书里,晚上且自娱自乐。夹在枕头边上的小黄灯,切在被子边上的蓬松头,袒开心胸求知己的大厚书,加上乳般月色照拂来,刀光剑影,少女心事,英雄愁肠一并涌起,直教人似醉似痴似忆,一头扎入白露清冷,莫问来时路。
月下读《史记》,读萧何月下追韩信一节,总觉寒溪之上一野黑狐,前后一深一浅,身影一探一伸,影影绰绰,黑丝似锦,倏然发亮。后至“败也萧何”,又觉一弯月刀直竖竖,冷气逼人。一路读下来,如同陀螺在月光下飞速旋转,真想在每一处大哭、大醉一场。
月下读诗词,那渺远轻歌的意境,总让我置身物外,不知今是何世。“渐行渐远渐无书”的水阔鱼沉,“春水碧于天”的江南青纱天地,“夜深千帐灯”的榆关军情,“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无论是我们的纷繁牵挂,还是我们的江南,我们的塞北,我们的梅雨时节,我们的西府海棠,我们的鸿雁……都是独笔写意,都是别有洞天,让人情不自禁地敲探其妙,忍不住地回味、赞叹,如向着月光飞去的嫦娥,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
月下读喜欢的书,就像在故地重聚了老朋友,大家相谈甚欢,交杯换盏,又在交谈中打开了新的天地。
月下读书,白书卷细细沙沙,柔和的光晕圈圈点点,听风鼾声,闻夜半虫鸣,举目照过史前,照过汉唐,照到我辈的月白,不由得心尘碎落,洁净透明,幻妙可期。
读书,有时读的不是书,也是自己。抑郁烦躁,在他人的故事里大动肝火;宁静祥和,在流淌文字里划只轻舟;所求不得,在诗文里领味豁达;感慨时光,在历史的长河里浅吟低唱。在月光下,在白卷中,我总是化身白衣飘飘女子,旋转自如,飞还随心。
无月不读书,读书读己亦读月。读之意,在品,在赏,在沉醉。只愿沉醉在月光里,长醉不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