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山,莫要错过山涧的清泉;喜欢看水,可别忘了,水也拥抱着山。山水通灵,孕育了我们华夏民族,华夏民族的文明绵延,演变成了一卷卷的经典。
第一卷·学校篇
学校,多少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是纯粹、明净的美的所在。而学校的这个美,无处不在。
这个“美”的纹理,在楼宇间的处处熏陶当中。
班级读书角,整洁的环境,朴素的标语,一本本被精心呵护的书,都在期盼着上学的日子里,“小书虫”的相依相偎。
楼梯图书角,洁白的墙壁,普通的书架,矮矮的小凳,适合临近年级孩子的书籍,在课间,却没有喧闹声的小朋友……小小的一隅,却有着竹林的清幽,有着白莲的静谧与安然。
走廊文化与校园文化,只要是孩子们目力所及的地方,无不显示着我们的用心,显示着我们的精选,显示着我们的追求。简而不陋,和而不俗,艳而不妖,浩浩然而不浮夸。
这个“美”的灵动,在孩子们的琅琅诵读声中。
当太阳用光芒拍醒了清风,当雏燕用啼叫惹恼了春虫,四季轮回的春意迈着小碎步姗姗而来,没想到,却被学校的“春意”惊了一下。
早读,从料峭春寒已经开始。
若是你刚好与学校为邻,偏偏又有懒起的雅致,很抱歉,晨诵的语音尚且袅袅,午诵又要打扰您的清梦……
且不说课间的“钟鼓”声声。
这个“美”的悠远,在园丁们的孜孜以求当中。
一、名师工作室的引领
读书会,自名师工作室开办即起。从第一期读书会时芍药待放,到笔记一串串时的岭梅送香,冬去春来,再到如今山花烂漫,我们各就心得,发散思维,集思广益已经数重了。
我校翟丽老师的名师指导课和代书娟老师的阅读分享课上,孩子们发散思维,展开讨论,并依据思路绘制出思维导图,使孩子们的阅读概括与写作胸有成竹,易如探囊取物。
二、读书交流会
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到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在读书交流会上,大家仿佛置身于曼妙的音乐中,职业的定义,自我的认识,对未来的影响和规划,人生的取舍等思想如油油的水草,在水底飘飘摇摇,在交流中经历了一场场洗礼,得到了一次次的启迪。
三、阅读指导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们的眼睛更是可以装得下高山流水,可以装得下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可以装得下层林尽染,漫山红遍。课外阅读进教室,我们带来了三毛,带来了怪兽,带来了不一样的卡梅拉……
四、经典书写
教师每周粉笔字展示,行笔处有浑朴,方正中见稳健。这种认真与钻劲影响着孩子们,孩子们的书法也日臻完善。
这个美的绽放,在学校活动的色彩斑斓当中。
我校师生共同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犹如一朵朵赏心悦目、沁人心脾的莲花,绽放在夏天的一个个池塘边。
一、诵读考试
家长们正是诵读考试的阅卷人。孩子们积极报名,踊跃参与,孩子们、家长们,老师们,都在学校里,各自在自己的职位上蜿蜒流动,现场自然,温馨。
二、诵读活动月
经典诵读的呈现,必展示经典的内涵,然而,经典的形式也必不可少。
当丰腴的经典穿上古韵悠长的民族服装,跟随孩子们的转轴拨弦,江心秋月般出现,或袅袅娜娜,千呼万唤,或银瓶乍破,或五十弦翻,您是否也不禁凛凛然其味:问今是何世,悄然慷慨以经年。
三、教师诗歌朗诵比赛
诗歌瀚海,取之无尽。我校诗歌朗诵比赛,年轻教师们人人参与,让诗歌与梦想同在,让诗歌与激情碰撞。
四、思维导图助阅读
思维导图——让思维看得见。简笔画,可以,寥寥几笔,整个思维跃然纸上。金字塔,可以,层层推进。一列火车,可以,一节节互相牵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课堂效果事半功倍。其一,孩子们的兴趣无限,其二,教师的讲述一目了然。
五、推荐一本好书
生命有限,而好书是无限的。怎样在有限的生命里读最有质量的、最值得读的书?我们需要他人的推荐。我们需要教育家的推荐,需要教师们的推荐,需要家长们的推荐。长辈们的推荐总是有些隔靴之感。转念想想,如果好书的推荐人换成了自己的同学,甚至于自己的同桌,是不是我们离这些好书又进了一步?
第二卷·家庭篇
一、睡前阅读
在全民阅读的大潮下,我们的一些有见识的家长也积极参与其中,睡前阅读便是这大小潮对孩子们的影响之一。
二、周末阅读会
如果说孩子们枕着书本安然入睡是睡前阅读给孩子们的带来了一种思想上的熨帖,那么周末阅读会更是让孩子们将这种熨帖升华,潜心修养。
三、亲子阅读
孩子们的成就当然离不开家长们的陪伴与支持。亲子阅读,爸爸的沉稳,妈妈的温柔,孩子的稚气未脱,构成了一曲交响乐,宁静而祥和。
四、读书卡
在书本与书本的交替中,我们总想留住一些东西,思想是潜移默化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
第三卷 我们的骄傲与未来
人声鼎沸中,有人手不释卷;清影浅浅下,书香缕缕流散;茵茵花草中,凉凉树阴下,皆有书香。
这情景,有你,有我,有诸位弟子——
一校三区,齐诵经典;四千师生,共沐书香。木铎金声里,传天下大道;玲珑吐云霞,尽南小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