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学习心得体会          马晓航
lihongmin发起了2021-06-03
0
回复
9
浏览

郑州学习心得体会

                   南关村小学  马晓航

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各位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其实每次外出学习感觉都挺累的。平常全是鸡毛蒜皮的脑子里一下子涌入很多先进的思想和理念还真有点撑不住。那么多教育大家,全国名师窦桂梅,阅读点灯人胡红梅,还有风趣幽默的周彬教授的等等,他们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想法,所以学习那几天也是不同形式地冲击着我。听得我是直叹气,叹自 己的无知,叹自己的浅薄。

我大学不是师范专业,算是半路出家。在我心里语文老师是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的,没事毛笔一挥写几个大字,触景生情便能吟首诗。但我呢,是一个都不会,一直很惭愧,有时候都觉得自己有愧于孩子们叫我一声语文老师。所以听了几位大家的课,我发现虽然几位老师又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但都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才能让他们在数千人的大礼堂上侃侃而谈。更是暗暗下定决心回去要博览群书。

其中朱文君老师的小古文让我很感兴趣,感觉会有一种很有文化的样子,下面谈谈,我从朱老师课堂上学到的几点:

  1. “从文言到白话,汉语是一条从未断流的河。”小古文,它是简洁优雅的汉语,也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我作为语文老师,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我有责任与义务,通过这些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小古文来唤醒藏在孩子们心里的文言血脉。
  2.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语文是读出来的。在那次观摩课中,她整节课是没有只言片语的解释的。课后呢她也向我们分享了一个实验,以《蜀鄙二僧》为例,她和学生约好,读第一遍的时候,把所有不懂的问题都写在黑板上,然后看看,不需要老师讲的情况下,读几遍才会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达到“其义自见”。实验开始了,第一遍,黑板写得满满的,第二遍,被孩子擦去一些了,第三遍,第四遍……才到第五遍,满满一黑板,只剩最后一个问题“钵是什么东西?”——其实也猜得八九不离十了。所以,我们可以无限相信小古文教学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真的。这个我也有所感触。

3、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可以这样说,会读的教师,调动的不光光是声音,而是全部表情,全身肢体动作,这样的读,是充满趣味,充满能量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去理解。如:《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 中道而眠, 龟行迟, 努力不息。及兔醒, 则龟已先至矣.  在这样的泛读下,孩子们对其中的意思理解得也就差不多了。

4、文白对读。她通过《狐狸与葡萄》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通过文白对读,可以迅速降低理解难度,让孩子突破障碍,亲近文言。不仅仅是古文,其实在古诗中也可以,

5、根据小文本自身特点,可以挖掘出:情节之趣,音韵之趣,字词之趣,章句之趣,典故之趣。例如《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园,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这一篇,句子工整,饱含大量骈句,那么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找一找对子,念对子,念着,念着,就背下来了。
     最后,小古文里有一个大世界。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带着孩子们去打开这个奇妙世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