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南关村小学 马晓航
趁着假期的闲暇,给自己充了充电,再读了学生时期读不懂的鲁迅,也翻了翻《镜花缘》《解忧杂货店》等,但是从头到尾认认真真读下来的只有《窗边的小豆豆》,今天给各位老师分享一下我读《窗边的小豆豆》的感悟。
巴学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为什么这样说呢,教室是废弃的电车车厢做成,午餐是“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学生每天的课程可以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开始。这么新鲜和神奇的学校,让我也不仅感慨,天啊,要是真有一所这样的学校就太好了!
但是读到后面,我觉得更让人渴望的应该是“巴学园“里的小林宗作老师了。读到这本书的第二章,我觉得小豆豆是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学生“,上课时不停地把书桌盖子开关上百次,站在窗边和路过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甚至还会把宣传艺人叫过来给正在上课的同学们演奏一曲。还会突然大声地和屋檐上的燕子聊天。对于初入讲台的新手老师来讲,小豆豆真的是一个让人不知所措的孩子,再回想一下一直困扰着自己的那些熊孩子,不禁和小豆豆原来的老师产生了共鸣。但是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孩子,第一次见到小豆豆的小林老师专注地听他说了四个小时话。而且在后来,每当校长看到小豆豆都会说:“你是一个好孩子。”不仅仅是小豆豆,小林先生真的是在用爱呵护着每一个孩子,比如在运动会上特意为有身体缺陷的高桥君设计一些稀奇古怪的运动项目,希望他怀有身体上的自卑之前,不会忘记夺得第一名的自信。不禁感慨,原来还真有这样真正的热爱孩子,信赖孩子,充满热情的教育家,那就是小林宗作先生。
文中的小豆豆虽然淘气,却充满了孩子的童真、善良。身为教师的我身边不乏遇到这样的孩子,这让我不得不扪心自问:当我面对这样的孩子时,我可曾像巴学园的小林校长一样给予我们身边的这些“小豆豆”一样耐心的倾听,帮助这些“小豆豆”建立自己的自信呢?惭愧的是面对这样“淘气、天真”的“小豆豆”时,我更多的是大喊大叫吧!可正是这样一个“小豆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世界的好奇,正是我自己也曾经历过的昨天。
教学之路漫漫其修远,我总会为孩子的调皮而气恼,但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发脾气并没有多大作用。天下本没有坏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给予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像小林老师那样以爱、理解、尊重为基础进行教学。活泼好动本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这些我们漫漫教学生涯中所遇到的“小豆豆”。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遇到问题时,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对他们采取宽容的态度,试着去了解他们的心理,努力学会换位思考,跟他们平等地交谈。
因为小林先生对学生的大爱,才有了没有围墙的巴学园,才让更多像小豆豆这样的问题孩子在巴学园里快乐的成长,度过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身为教师的我也应该学习小林先生这种对教育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用心。爱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基础。
庆幸的是,小豆豆同样拥有一位值得骄傲的好妈妈。学校通知妈妈小豆豆被退学后,妈妈只是轻描淡写地带着小豆豆转学,而且一直瞒着小豆豆,直到她20岁的时候,才得知自己当时是被退学了。用作者的话说,如果当她还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时,妈妈就对她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那样的话十分沮丧而又惴惴不安的孩子可能就会失去上学的兴趣了。除了教师之外,马上我也要承担起母亲的角色,小豆豆的妈妈给了我很大触动,所以,我决定再次从妈妈的角度再读《窗边的小豆豆》,从中感悟妈妈的智慧。
小豆豆是幸运的,遇到伟大的小林宗作老师的同时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但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像小豆豆这样长大呢,所以也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这本书,能在儿童教育的方式上,给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