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听课反思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五语
我们平时学的课文,要么写人、要么写事、要么写物。《匆匆》这篇文章写时间,看不见、摸不着,这种文章不好讲、不好懂,但听过老师讲之后,我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老师讲课特别好,我觉得有以下四点让我印象最深:
一、多种形式地读。朱自清先生说:“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此文最为感人的地方,是其语言优美,情感浓厚。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让学生一读再读,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老师采用师生对读、个人读、齐读等形式,以读促讲,以读促悟。特别是在第三段中,为了让学生感到时间流逝,在讲课中老师采用师生对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时光飞逝,因此在语言上也明显变化。
二、问题设置巧妙。这篇文章,老师一共设置了三个问题,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孩子们认真思考,大胆发言,顺藤摸瓜,老师抽丝剥茧、披沙拣金,边讲边总结,总结出了三大写法:融情于景、巧用修辞、连续追问,这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精髓。老师思路清晰,步步稳妥,重点关注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三、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这篇散文距离学生较远。老师在课堂上,在设置问题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巧快地将难以理解的抽象化语言变得具体而有温度、情感。这种方式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也很好的完成了学习目标,又让孩子们轻松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四、作业布置。老师布置作业,让孩子们查找有关珍惜时间的诗句,这样回顾旧知,联系新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