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有感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代书娟
读了窦桂梅老师的《窦桂梅与主题教学》一书感受颇多。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窦老师走上成功之路的原因,除了有我们原来了解到的扎实的功底、不断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积累、善于反思之外,还取决于她良好的心态,她这种心态是很多教师都不具备的。以往的书本多是专家理论加实际的逐条阐述,而她的文章从一开场就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她以自己的成长历程为范例,向我们揭示了一名年轻教师走向成功的专业发展之路的秘诀。窦老师的教法新,教学形式灵活,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新意,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确是创新教育的典范,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学习和探讨。窦老师的课堂语言特别自然,特别能引起学生共鸣。比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走进达蒙的内心世界”“你从老师的语言中听出了什么”“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滋味”“你心中的皮斯拉斯是什么样,就读出什么样”“看谁异想天开”“沉淀到我们心里的是什么”这些语言是窦老师的个性语言,跟窦老师的教学特色是分不开的。跟我们每一节课都“似曾相识”的准课堂语言“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 ”相比,她的语言更能启发学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书中窦老师说: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孩子的愿望。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呵护这种愿望,让学生从小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赶走内心的自卑,树立创造者的自尊。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这就是名师窦桂梅的的风采。窦老师给我们的建议引发了我的深思,我觉得这不仅仅是教育之道,更是育人之道。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富有创意的理念。窦老师带领学生扩大篇章的积累。选择了300多首古典现代诗词,200多条古今格言,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个典故,1000多条成语,等等,让学生背诵。这样做,想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读着窦桂梅的文字,感受着她的思想,体悟着语文教学的魅力,我的内心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一种对自己深深的自责缠绕着我。联想自己我做了些什么,每学年我让学生只背了20多首古诗,《三字经》、《论语》只背了一部分,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每学期,学生只读了三本书,与之相比,我做的与窦老师相差甚远。从这一学期开始,我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们博览群书,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做好积累。在阅读中我明白超越教材,就是让我们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知识。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超越课堂不仅仅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很佩服窦老师,她的成功与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几年来,她的阅读量达300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写下了10万字的教后感,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我不得不慨叹:她不成功,谁能成功呢?我们能做到吗?所以很多人听过窦老师的课以后感叹,好,但学不来!我也有同感,虽然窦老师的主题教学我运用不好,但我有信心,我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总之,我认为窦老师是一位创新型的教师,是一位意识超前的教师,是名副其实的特级教师。在窦桂梅力量的感召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绝对不能在理论的天空上光打雷不下雨,像她那样,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在实践的土壤上播种、耕耘、收获,像窦桂梅老师那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阅读专家名著虽然不一定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像窦桂梅一样成功,但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我在阅读中感受到前进的动力,在工作中加强学习、反思、实践、再学习、再反思、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