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潜心育人 许昌市八一路小学 李晓培
马琼发起了2020-10-22
0
回复
5
浏览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古人尚修德,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把师德放在首位。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作为教师,我们的师德就应当是那里所说的“榜样”和“阳光”吧。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自己都不具有那样的“榜样”和“阳光”,那你又如何在你的学生心中播撒这些东西呢?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一个光喊破嗓子而不做出表率的教师是永远无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旗帜,树立路标的。

6月13日是一个令人沉痛的日子,英雄老师李芳永远地离开了她挚爱的三尺讲台,生命被定格在49岁。她的事迹传遍了祖国大地,感动了全国人民,震撼了亿万灵魂。李芳老师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奋力救出四名学生,而自己却被摩托三轮车严重撞击,导致脑部颅骨骨折、脑干出血,终因抢救无效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孟子曾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李老师做到了。当挺身而出的那一刻,可曾想到你亲爱的丈夫和美丽温顺的女儿还在等回家吃晚饭?可曾想到可爱的学生还在等待和蔼可亲的“妈妈”式的老师给他们上课?可曾想到的同事、朋友们还在等待这位热心大姐为他们排忧解难?一位连打针都怕疼看见虫子都惊叫的女老师哪来那么大勇气以柔弱的身躯阻挡疾驰的三轮车?我想,那一定是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和救危济困的大义给予你的力量和勇气。李芳老师,用的壮举告诉俗世中的每一个人:道义和担当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通过学习英雄教师李芳的感人事迹,我备受感动!我静下心来,扪心自问,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为有这样的同行感到骄傲和自豪,她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楷模。我决心要学习她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做到既教书育人,又以身作则,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实际教学中关爱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快乐学习成长。在教书本知识的同时,加强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天道酬勤,只有辛勤耕耘的人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从李芳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民教师舍己为人的人性光辉。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除了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外,还要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学生迷茫疑惑的时候给他们指引方向。教师的职责首先是传道,其次才是授业、解惑。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能以身作则,那你又如何对你的学生进行传道呢?教师若不是路标,那不管你道理讲得多透,教育形式多好,艺术性多强,这些终究都只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都在有意无意的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着指引。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师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学生至诚至真的爱,因为只有那样你才能让自己的言行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一股排山倒海的内化力。“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的“爱”源于高尚的师德,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果想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成为物质上的大亨是不可能的,你想在精神的天堂里寻求物欲的膨胀,那就会无功而返。只有跳出物欲的幸福才是真幸福。没有哪一个工作会预先支付给你工作的幸福,除了教育。当第一天上班,走进课堂,见到学生,同学们用那纯真、热情的眼光迎候,那眼神就支付了一切。当我满怀激情投入工作的时候,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给我带来的乐趣和幸福。年轻的我们在应对名利金钱时,或许有那么一刻有些浮躁。身为老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去履行我们的职责呢?我想“宁静致远,潜心育人”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严于律己,完善自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不省,就不明白自己哪里不足,因此,我们要时刻要求自己“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切实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刻苦专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时刻牢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务必有一桶水”。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对教师教学生涯的最好写照。教师的职业注定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才能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师岗位看作个人谋生的手段,就永远不会成功与快乐。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爱岗敬业是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次过失,用期盼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情绪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站在学生的视角去上每一节课,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和他们沟通,调整频率,和他们共振。正是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学生们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未来的教育之路,我将更加努力,为孩子们更多美丽的梦!如果梦有颜色,我愿用汗水和着青春酿成油彩,为孩子们的梦增添色彩;如果梦有翅膀,我愿化作轻风,助孩子们飞翔;如果梦是风帆,我愿是那舵手,护送孩子们远航!孩子们的梦,就是未来的中国梦!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