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都区万丽萍“名师”工作室

 

 

主持人简介:万丽萍,女,1978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中共党员,1995年在许昌市文化街幼儿园工作至今,现任文化街幼儿园副园长。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许昌市优秀教师、许昌市学前教育先进个人、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格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

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奉献者,23年来一直坚守在幼儿园教学一线。大力加强师德修养,自觉维护教师形象,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响孩子,努力成为幼儿的表率和楷模。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做孩子们求知不竭的源头活水。作为幼儿教师,她把“爱心成就教育”当作座右铭,坚持用爱心育人,用细心和责任心温暖班级每位孩子。她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参加教研和课改活动,探索出了“游戏化教学模式”,遵循“以情感人、以德育人、以理服人”的教育管理理念,以严谨的治学精神、踏实的工作态度、谦和的处人原则、坦诚的交流方式赢得了一批又一批孩子们的喜欢、家长的尊重、教师的支持。曾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骨干教师、许昌市优秀教师、许昌市学前教育先进个人、魏都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主持人万丽萍老师温婉娴静对待幼儿宽厚平和, 总是以期待的心理、鼓励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教育教学内容丰富,严格尊重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利用科技手段,依据孩子的认知规律,丰富课堂知识、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善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提供给幼儿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重视教师行为、观念、态度、教学方法和环境对幼儿可能发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可。

历年来,通过刻苦钻研和不断的积累,还先后撰写多篇教学论文,并分别在省市区级论文评选中获奖:2015年4 月撰写《为孩子创设丰富的科学探究“场”》一文在《河南教育》上发表;2012年4月撰写的论文《家庭应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在《河南教育》上发表2012年3月撰写的论文《浅议克服儿童胆怯的有效方法》在《南北桥》上发表2015年撰写的课改报告《家长如何应对幼儿说谎》被评为许昌市一等奖2015年主持的许昌市教育科研课题《生态体验下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探究》立项并结题2015年至2017年撰写《家庭应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生态体验下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探究》和《为孩子创设丰富的科学探究“场”》分别被评为许昌市教科研优秀成果一、二等奖2018主持省级课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在生态体验下的有效培养》立项万丽萍老师始终坚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条,把满腔的真爱融入从教的每个日日夜夜、幼儿园的角角落落、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工作室成员风采

 

工作室规划(2018年—2020年

 根据《魏都区“三名”工作室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以《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有关规定,为建立健全幼儿园名师发展平台和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使名师工作室成为培养全优秀教师的发源地和未来名师的孵化地,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动教育质量的提升。特制定幼儿教师“万丽萍”名师工作室的三年规划

一、工作目标及定位

本工作室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着力打造一批师德高尚,理论扎实,业务精湛,具有较强发展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逐步把工作室建成专业引领、学习互助、研究交流、资源共享的合作发展平台,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动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具体目标是:

1、带好团队。在工作周期内,工作室成员在学科内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形成名优群体效应。2、抓实项目。确定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专题或课题研究,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3、做精展示。每学年承担展示活动,以研讨会、讲座、名师论坛、公开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4、建全平台成立微信平台,让多媒体成为教师学习互动的平台、资源共享的平台、成果辐射的平台。5、呈现成果。工作室的研究成果以精品教学和游戏活动实录、精品教案汇编、教育故事集、论文集及课题报告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

二、培养、培训教师

1、对成员的要求和期望。根据个人特点和专长制定工作室成员培养目标和研修计划,在工作周期内达到培养目标。逐步使学员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成员姓名         培养(成长)目标

      研究幼儿园科学活动与生态体验环境创设

杨桂娟     研究幼儿园一日保教工作管理

陈俊亚     研究幼儿园体能教育

宋青华     研究幼儿园的管理和特色建设

屈冬菊     研究幼儿园的环创和师资队伍建设

姚雯雯     成为幼儿园绘本教育名师

姚会红     成为幼儿园体育教育名师

郭冰洁     研究农村幼儿园的艺术教育

 成员根据需要参与市教育局或教师进修学校开展的各类教师培训工作。

 2、加强读书学习:我们倡导将“学习作为生活常态”,用这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学习使人的内心世界走向完美,学习使人的品行谦恭谨慎,学习更能提升专业素养。工作室成员要坚持每月认真阅读两本幼教专刊,每学期细心研读一本专业书籍,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和反思记录,促进自身内涵发展,争取在园内成为学习方面的先行者。三年中,成员中要培养出高级教师和市级、省级骨干教师

 3、 鼓励相互学习。21世纪的社会也是多种多样的人彼此尊重差异共同生存的社会,在我们这个大集体中,都是经过选拔的优秀骨干老师,我们应当通过对话、交流,寻求相互学习的关系:毫无保留地提供自己的见解,并谦虚地听取他人的见解,形成紧密的“学习共同体”,共享人力与物质资源,实现“互惠学习”,成员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4、向专家学习。在争取各园领导能“送出去”观摩学习的基础上,工作室还会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让幼教专家、特级教师与工作室成员零距离讲座,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分享他们的教育智慧,为工作室每位教师的成长打下比较坚实的理论功底。

三、课题研究

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工作周期内完成项省级以上重点研究课题并取得成果,促进幼儿教育教学的理论建设成果以研究报告、课件、论文等形式展现。

四、教学研究与指导

积极开展课堂诊断、问题研究和读书交流等活动,立足课堂,研究教学,提升工作室成员教学研究能力根据需要参与教育局组织的教学交流和检查指导等活动。

1、课堂诊断。成员间根据研究内容,根据主题的组合在一起,设计集体教学活动,借班上课,展示时要求一位老师执教,其他老师说课或点评,通过集体研讨,帮助工作室成员在教学风格和特色上下功夫,让每位成员具有高品位的教育教学艺术,能够按照教育规律和幼儿的心理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孩子,灵活地、技巧地驾驭课堂教学,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同时采取外出听课、相互评课、送教下乡等方式,举行工作室全体成员课堂教学能力全方位展示活动。成员所在园要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研讨、观摩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鼓励成员开设自己的博客,鼓励她们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成长的轨迹,也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提供可以借鉴的实证资料。开展网络教学研究和课程教学研讨,在线解答教师的学科教学问题,通过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五、工作步骤

1、准备阶段(2018.4)。初步学习名师工作室的有关规章制度,拟订本工作室方案和相关制度。通过看材料、对话等方式,初步了解申报成员的情况。

2、启动阶段(2018.5)。召开成员会议,拟定成员个人发展计划,建立成员专业发展档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个人研修计划,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每个成员依据自身实际,确立主攻方向。

3、实施阶段(2018.5——2019.12)。按照工作室方案和工作计划,带领工作室成员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4、总结阶段(2020.1)。组织学员自我总结,展示学习成果与收获,考核工作室成员。自查工作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迎接评估验收。

、主要措施

1、认真制定规划。本工作室结合成员的自我发展计划,为成员制定专业发展的三年规划,促进每位成员尽快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推动成员的专业成长。2、倡导读书学习。工作室成员要认真学习学前教育的前沿理论与课程改革理论,要求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育类专辑,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在工作室交流群发表读后感言,交流心得体会,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实现成员的共同成长。3、开展专题研究。工作室成员要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做好记录、反思、总结、交流等,每学期撰写经验论文一篇。要深入到园所的课堂教学中,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与引领。主持人定期跟踪课题实施进度,检查阶段性成果,汇编成员的课题研究成果。4、提供优质课或游戏示范。工作室成员每学期必须组织一次优质教学或游戏活动向全园教师进行展示,做正确、科学、前沿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示范和引领者。5、帮带青年教师。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对成长期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每人帮带成长期教师2—3名,具体负责指导成长期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半日活动组织、游戏活动研究等。6、承担培训任务。工作室成员能积极主动参加园、区、市省级各项研训活动和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每学期能承担一次园本培训和园本教研活动,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7、实现网络交流。建设自己的交流平台,依靠网,为一线教师提供优质的活动设计,先进的教育理念;连接国内优秀的幼教网站供教师浏览和学习;在数字化平台上发表教育论文、教学反思或优秀教案,给教师提供参考借鉴平台;定期组织论坛,针对问题进行研讨。8、安排外出学习。创设条件,让工作室成员能够定期外出参观学习,更新观念,能迁移、整合、运用有益经验和学习成果到自身工作实践中,并能创新开展工作。

七、成员及分工

主持人:  万丽萍 

骨干成员:  杨桂娟陈俊亚、宋青华、

屈冬菊、姚雯雯、姚会红、郭冰洁  

档案管理:陈俊亚

网络管理:杨桂娟

宣传报道:胡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