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园课程中体现生活化和游戏化
wanliping发起了2019-07-25
0
回复
15
浏览

如何在幼儿园课程中体现生活化和游戏化

姓名:李晓宇  单位:许昌市文化街幼儿园   学科:幼教

【摘要】:为了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指南》,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充分地利用各种生活教育资源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课程,从孩子自身出发,在周围环境中进行,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健康全面发展,同时幼儿园课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教育价值的共同性体现在所有课程都包含游戏成分。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茁壮成长。因此,幼儿园课程必须立足于生活化、游戏化。

【关键词】:课程  生活化  游戏化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各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生活中一切皆教育,俗话说:“幼儿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生活是动态的,生活是一个现实的过程,将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还原为现实生活也许是不可取的,但尽可能利用现实生活环境去实施幼儿园课程却是必须的。现实生活是感性的,真实的,多样的。现实生活蕴含了许多发展的机会,在现实生活中,蕴含了许许多多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

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是课程的主要内容,社会、家庭及幼儿园生活都可能成为课程的内容,生活是综合的,只有教育和生活相互渗透,让教育来源于孩子现在生活又服务于孩子未来的生活,才能发挥它巨大的价值,体现终身教育的真谛。生活即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完整的,自然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陈鹤琴先生曾说:“还原孩子生活本来的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在孩子身边的生活吸取营养,无疑是课程生活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幼儿园课程在构建以生活化须树立以下教育理念:

(一)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的发展而存在的,而不是为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存在的。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应关注的不是应教给幼儿哪些知识,而是幼儿发展的任务是什么或幼儿应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教师如何为这些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其中包括如何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提供哪些必要的知识经验等。一切从知识着手的课程,没有把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可能作为课程的出发点,更不可能关注与幼儿发展密切相关的幼儿生活。

(二)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划分是相对的,其实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构建幼儿园课程时,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加强课程经验间的联系和整合:另一方面,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并非所有的联系都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正向的意义,因此要有效地选择幼儿生活的内容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

(三)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一起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应被及时地纳入到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四)重新确定教师的角色定位,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在以幼儿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中,教师的角色面临着新的定位,教师的教育技能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时时被幼儿的潜能所激动,也时时面临着来自幼儿的新挑战,有时甚至会感到束手无策。幼儿园课程开放性、低结构的特征,要求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与幼儿分享。这时教师就是一个倾听者、观察者,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与需求,随时准备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教师也可能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启发幼儿进行有意义的探索活动。教师还可以是一个合作者、学习者和欣赏者。活动成为师幼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

生活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现实背景,不考虑现实生活背景的课程,不可能真正是适宜儿童的课程,美好的课程理想脱离了现实的生活背景,就难以产生教育的成效。远离幼儿生活背景的内容难以让幼儿真正感受和领悟,难于进入幼儿的认知结构之中。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的生活背景联系越紧密,幼儿越能感受和理解。因此,应该将课程内容尽可能纳入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规程》和《纲要》都反复强调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既体现了对儿童权利的尊重,又可以发挥教育最大的效益。而游戏化的本质就是生活化,因为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的基本活动。

游戏实质是要使教学过程变得愉快、有趣、轻松,充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将教学与游戏混为一体,也不是一味地重过程,轻结果。要将过程、手段、结果密切结合,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游戏的核心就是兴趣,当孩子对这一事物感兴趣时才能让他们在愉快中健康成长。

幼儿游戏中潜藏着智慧火焰,教师要有鹰般敏锐的眼光善于观察、发现,从游戏中寻找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挖掘素材组织活动从而生成新的课程。游戏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一个环节,但游戏首先不是作为手段和环节而发生的,游戏更不能仅仅作为手段和环节而存在。相反,应鼓励幼儿将教学活动中的经验运用到游戏过程之中,丰富和发展游戏的内容和范围,教师要做有心人,多收集、记录、整理幼儿每次游戏活动的点滴成果,形成新思想、新课程作为新的基点再组织设计丰富多彩、情趣盎然的游戏,对新思想进行进一步实践和实验。

“孩子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在幼儿的世界中,不健全的逻辑嬗变以一种诗性的逻辑,不完善的科学演绎为想象的艺术。”孩子正是以这种“融合式”的认识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外化为幼儿的游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空间,让他们享受童年的快乐;给孩子一个嬉戏的舞台,让他们展示儿时的风采:给孩子一个求知的启迪,让全心全意深究自然界的神秘。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置身于快乐的生活和游戏中。总之,幼儿园课程建设要立足生活化、游戏化,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和时间中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感悟。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