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成员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东城区实验学校 马培燕
经过近半年的筹备,2017年12月27日下午,东城区实验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东城区实验学校中学部隆重举行,区教育局朱局长、贾主任和区教研室孙主任以及各校校长、各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了启动仪式。东城区教育局给首批六个工作室授牌,并确定了三年一个周期,给予资金支持及技术指导。
我有幸成为王智敏中学英语名师工作室的一员,倍感荣幸。当天下午,王智敏老师组织召开了全体成员会议,确立了王智敏为主持人,孙蒙蒙为助理,另外6人为小组成员,同时确定了“六个一”的日常工作安排。会中,主持人带成员解读方案,安排工作,制定了工作室考核方案和成员三年提升规划,学习课程标准,反思课堂教学;并成立了微信群和公众号,方便老师交流,会后每个老师签订了相关协议。最后,全体成员合影留念。这是一个专业提升的很好的平台,作为一线教师并作为工作室的一员,我也对自身的三年成长规划做出了安排:
本人对教育工作有很高的热情,对学生有着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有较强的上进心,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但只停留在教学的表层,没有深入性的研究;由于工作上的日常琐碎,在学习上对自己有所放松,以工作代替了学习,导致自己迷失了发展方向;工作中缺乏思考的时间,没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理论积淀,无法进行真正的专题研究;英语口语方面需要一定的提高。
1、按照工作室的总体规划,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一个四有教师。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做一个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储备,掌握初中英语教学先进理论的教师。
3、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一个具备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思想的个性化教师。在教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做一个擅于思辨、不断创新的教师。
5、利用工作室这一交流平台,虚心学习,虚心请教,不懂就问,做一个善于研究、善于反思、善于总结,进行自我觉悟和提升的教师。
6、博览群书,积极参与工作室各种活动,开阔视野,做一个有较强的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的教师。
三、具体做法:
(一)以工作室为平台,认真执行“六个一”,第一年完成专业能力的提升。
钻课标,善反思。在第一年,把主要精力放在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对教材和课堂的整体把控上,日常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借以指导相关英语教学,使自己能够站稳讲台,立足专业。由于自己的口语水平一般,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平时授课和听课过程中有意识的关注口语,注重口语和听力同步进行。在教法上,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教法并尝试性地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教学方面,努力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的有效性。例如,把备课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又能有效地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作一些尝试性的变革,着重体现备课中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生活化等理念,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上出趣味十足,生机盎然的精品课,争取每堂课都有亮点,都有提高学生兴奋程度的点。勤能补拙,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第二年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使教学教法在理论的指导下更加完善。
进一步学习教学理论书籍,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继续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深入研究,对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形成一定的思考。整理个人参加工作室的学习资料,对研究过程进行理性分析,就教材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或中考命题与复习备考等课题撰写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论文。
在名师的引导下,注重积累理论基础和实践总结。努力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想到一点点;每天学到一点点;每天领悟一点点;每天反思一点点;每天写下一点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想到的,反思的,就一定要及时写下来。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整体,在学习过程中团队精神不可或缺。因此,我会自觉树立团队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工作室这个新的集体当中,把工作室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相关课题或者知识的研讨中,并发挥个人的力量,为集体荣誉和成就积极工作。虚心地向有经验的名师们求教,寻求更深层次的突破,全面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为集体成就的取得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