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学生喜欢的样子有多远
东区刘杰名师工作室发起了2019-07-25
0
回复
15
浏览

我离学生喜欢的样子有多远

---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许昌市学府街小学  刘杰

 

假期里,再次读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书,翻开扉页,一行行文字就如一股细小的甘泉汩汩地流入心间。他舒缓有致的叙述方法,他讲述点点滴滴的教育小事,至真至纯的师生间发生的故事,课堂教学中的感悟,教育活动中的偶得颇有感悟都在轻叩着我这个从教20年的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我自己的所作所为离学生喜欢的样子有多远?

一、蹲下身,走下来

尽管每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的原因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她的幽默,喜欢她写得很漂亮得板书,甚至只因为你对他说了一句:恩,做得很好,加油!但我认为他们喜欢的就是于老师那样的: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感情的老师。他们喜欢是对学生真诚、坦荡,能得到学生真心与信赖的老师,他们喜欢是有丰富阅历的、能言、善辨、谈古论今,严肃而不失活泼,庄重而不缺幽默的教师。他们还喜欢与他们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并能积极参与他们的老师。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 宽容学生的一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于老师以师者、朋友的身份宽容着每一个学生,爱着每一个学生。我想到了多年前的自己。

那是在一个下午的第二节课,我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大半节过去了,很多同学都写完了。当我走到小宣身边时,他一个字也没有写,并且手里还抓了几张废纸,在不停地抠,再看地上满是碎纸。平时,他就是抽屉、地上垃圾堆成堆,我总是不断地提醒他收拾干净。今天又是这样,再看作业也没写。于是,我“新仇加旧恨”一腔怒火,抓住他桌子上残缺不全的作业本,嚓、嚓、嚓,几下就撕了撕,同时又把他的课本也扔到了讲台上。真没想到,自己这发疯似的一幕被学生用眼睛“拍”下来,还在学校每月进行的年级学生座谈会上说了出来。

听到学生给我报告是王诗雨说我的“坏话”,我心里有点儿不愉快,“撕作业本”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于是,我面无表情,趁着下课时间问:

 “王诗雨,你还挺能说的呀!咱班里什么事都说吗?”

“老师,不是我,是李一然!”

“哦,原来是你!”我的此时语气已经比较严厉,眼睛盯着就在第一排坐的李一然问。她没有回答我,但从她的眼睛里我已经看明白了,就是她!在我的印象里,她是一个比较胆小、内向的小女孩。此刻,从她的脸上能看出来,她害怕极了,怕被我批评。她把头低得能挨着桌面,不敢说一句话。

见此情景,我把马上要说出口的气话又憋回到肚子里了。冷静想一想:她在座谈会上说的话没有错,实话实说,况且,她说的是我的真事,没有撒谎啊!我为什么要批评她?难道就因为她在校长面前说了关于我的“坏话”吗?她能说出来,恰恰证明了一年级孩子的诚实和纯真!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她的做法也给了我的错误行为一个很好的提醒。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三、把自己的课上得有意思

于老师讲: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课堂仍是教育的“主阵地”。把课上好,是教师的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有了这个“看家本领”,让学生不喜欢老师--难。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老师的课上的好,有趣,学生爱听,喜欢听,课堂有着无穷无尽的魅力。于老师有意思的课堂具备四点:1.教出“恍然大悟”来,有意思。阅读教学和写字教学都可以做到“恍然大悟”;2.朗读好了有意思。朗读时教师要具备“见文生情”的本领,语气自然,把握课文的朗读节奏。老师朗读得好,学生就一定喜欢语文课,在朗读中为学生留下情感,留下语感,留下语言,留下悟性和灵性;3.轻松的课堂有意思。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效率高、效果好。学有所获,有意思。留下语言,大量阅读,强调朗读、背诵,强调“抱着学习语言、学习表达的目的读课外书”。留下情感,留下兴趣和习惯,要让学生达到字会认、会写,文章要会读,话要会说,文要会写;4.习作更要有意思。

细细回味于老师的这些“有意思”,不由地想起了我上初中时的教地理的张松敬老师,他的课就很特别,我们班同学十分喜欢上他的课。首先他的简笔画画得好,在他的办公室的桌子上放了好多自己用毛笔画的中国各城市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以及世界各国地图。只要上课,他就拿起各色粉笔,洋洋洒洒地在黑板上很快地画出今天要学的地方的地形、山脉等,惟妙惟肖,仿佛是原图的放大版,哪个地方有河流、哪个地方有盆地、哪个区域产煤、哪些地方有金矿,他都了然于胸,从来不看课本和教参!他的这个手绘地图技能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我们有难点记不住、记不清的时候,也学着张老师的样子在本子上涂涂画画,虽然不像,但时间久了,很多易错的铁路交通图,河流流经哪些地方,湖泊的形状我都能很快地、准确地画出来,并标识出来。最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他那精彩、个性化的导入语:同学们,昨天咱在小不点的“梵蒂冈”国转了转,恁妈妈在这个国的东边喊你回家吃饭,你正在梵蒂冈国的西边跳皮筋,不到两分钟可跑回家了。究其原因就是“小”!今天,咱出去见个大世面,到草原上骑羊,饿了吃烤羊肉串,冷了学宋丹丹薅羊毛织毛衣,手冻裂了抹护手霜。咱要去哪个国家呢?澳大利亚是也。张老师在给我们开场白时,语气幽默搞怪,我们在笑声中已经知道这个国家的大致情况,有意思!二十多年过去了,学的其他知识都已经还给老师,唯有留下了这些“有意思”。

于老师的这本书,我一直都放在床头、手边,很喜欢,很受益。透过这本书,我一直在想自己的为师之道是什么?我离学生喜欢的样子有多远?无论多远,我都要努力去实践,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样子。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