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飒飒的秋风,我们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一行人满怀期待地来到美丽又充满人文气息的郑州大学,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十届核心素养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与班主任工作室运营方略培训会。诺大的体育馆,上下两层坐满了全省前来学习的老师,三天的紧张学习令人收获满满……
这次培训“干货”十足,众星云集,教育名家们齐聚一堂,各自带来精彩纷呈的培训内容。第一位登场的名师便是重量级人物——李镇西老师。李老师以一句话作为开头"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这句话来自苏霍姆林斯基的"人是最高价值",这里的人其实更多指的是儿童,也就是说儿童是教育的最高价值。既然儿童的地位如此重要,那么不由要问一句了,现在的儿童幸福吗?李老师展示了一张图片——高考后的高三撕卷子大戏。或许我们觉得无法理解,可是如果不是我们的孩子满腔怨恨,怎么会有这样的景象呢。还有一张李镇西老师亲手拍摄的照片,晚上放学的孩子在公车上赶作业,看着这样的图片不禁让人感叹一句"好一个刻苦的学生"。可是这样的刻苦是被动刻苦,现在的孩子是不快乐,不幸福的。钱老曾问过这样一句话:"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早在数年前便一直在喊"教育要以人为核心",那么到底应该培养"人才"还是"人"呢?李老师认为,应先有杰出的人,再有人才。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世界日新月异。去年,人工智能战胜人类巅峰,阿尔法狗打败世界围棋冠军柯洁,人工智能一时风头无两。这时就有不少人提出,若干年后,教师这个职业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可是,这样真的可以吗?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有温度的,是有灵魂的,怎能交给没有灵魂的机器人,教育岂是冷冰冰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希望尽可能充分地满足孩子们多种多样的兴趣和企望。换句话说,我希望使孩子们生活和学习得有意思”。“有意思”是什么“意思”呢?我觉得“有意思”可以是有情趣的,浪漫的,好玩儿的,身心愉悦的,诗情画意的……教育不只是简单地老师教学生听的机械操作,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不是冷冰冰的,双方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是人与人的精神相遇和心灵拥抱,二者是要融为一体的。只有当师生彼此相融,彼此能够听到对方的心跳,能够感受到对方的脉搏时,教育才能真正发生。
李老师在校园文化方面也做了详细讲解,那就是要有"儿童视角"。不少的学校里会有雕塑文化,这些雕塑大多高大伟岸,神情严肃,这样的雕像都是按成人视角雕刻的,孩子对这样的校园文化是不会感兴趣的。李老师展示了某校的陶行知先生的雕像,先生坐在小板凳上,抬手抚摸着孩子的头,似在说些什么,这时的先生和孩子们融为一体,那么的和谐。这,就是儿童视角。既然尊重儿童,那么,教育要有儿童视角。
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不最重要,最最关键的是,是否“幸福”。 "我每个星期天每个寒暑假都和孩子们泡在一起,在小溪里捉鱼,在岷江边戏水,让风筝在海洋般的蓝天上优雅而自信地写诗,让歌声在似乎走不到尽头的原始森林中激荡我们肆无忌惮的青春……"李老师这样说道。李老师带着他的孩子们四处奔跑,撒野,李老师用他的儿童视角,与孩子们心灵相融,进行有意思的教育,不用成绩去看待学生,所以他的学生们是幸福快乐的,是自由发展的。李老师回忆了许多他曾经的学生,有事业有成的商人,有高学历的知名学者,他的学生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可更多的是一个个平凡的人。李老师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自豪的,只要是对社会有用,生活得开心快乐也是成功。李镇西老师让我觉得成就感并不是全部来自于学生未来有多大的成就,成为如何了不起的人,只要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有充实的人生,也是一种成功。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相信我们慢慢地在班主任工作中会更加体会到这一点。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永远有缺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班主任的我们需要好好地反思怎样做才更好!正如李镇西先生所说,每一次错误,对所有具备真诚反思精神的班主任来说,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我们沿着“错误”的台阶一步一步走向事业成功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