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上的纪律难以维持,特别体现在高年级课堂上。有的同学“心不在焉”,有的同学却“过分活跃”。有哪些适合又有效的方法缓解这个问题?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比如五年级的贺卡一课,因为是手工课,需要学生相互合作完成。所以他们会凑在一起各抒己见,不会像大人那样可以克制自己,这样势必造成课堂纪律松散。再如《争奇斗艳》一课,这是一种全新的绘画工具——水粉,很多学生都觉得很有趣,调出一种颜色就要迫不及待的和别人分享,难免就要发出声音,这就造成了上课纪律的混乱。还有就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有可能小组进行创作,课堂也会显得不安静。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学生在一起能互助互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