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认识毕淑敏,源于她的一篇篇散文,印象中是刚毕业那会儿,爱看《读者》之类的杂志,上面的很多文章,用现在的称呼叫“心灵鸡汤”,是年青人的最爱,而毕淑敏的文章还有点与众不同,“鸡汤”里的钙比较多,所以也特别关注,故印象较深。还有一个原因,那时教中学语文,带初三毕业班,也是要刷题的,做阅读文段,也有毕淑敏的文章,所以,就对毕淑敏的文章更加关注了。
还停留在二十多年前的印象中,毕淑敏是一位作家,散文家。
直到这次疫情爆发,在简书好友文章中看到毕淑敏,《花冠病毒》,叹自己读书太少,孤陋寡闻,想一读为快,立即收入电子书,非常时期最快捷的办法,这也是第一次读电子书。
《花冠病毒》是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故事表现人性在面临危难时刻而迸发出的悲悯和无奈,在绝境中展示出的强大和坚韧。
作者的创作起点是2003年的“非典”。
2003年“非典”时期,作者受中国作家协会派遣,参加特别采访组,赶赴“非典”第一线。作者开始昼夜走访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生护士,包括外交部、国家气象局、军事医学科学院还有很多卫生防疫部门,也包括从非典中恢复过来的病人。这一切所见所闻,结合自己的经历,酝酿沉淀了8年,凝聚成201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花冠病毒》。
小说已不再是叙述一场冒险,而是更深入地关注生命、人性、救赎等命题。
小说的情节是这样的:20NN年,一种极其罕见的嗜血病毒——“花冠”突然袭击燕市,这座拥有千万人口的都市,沦为猎物。一时间,千万民众的生命陷入危机。亲临一线的科研教授于增风,以身试毒不幸身亡,并给这种寄生的古老生物赋予一个温暖的名字——花冠病毒。全城戒严、人心惶惶之际,拥有心理学背景的女作家罗纬芝临危受命,成为莅临抗毒一线的采访组成员。这时,一个神秘的年轻人忽然找到她,两人达成一项秘密交易,并给她一瓶白色粉末,以备不时之需。在由袁再春组成的抗疫一线小组内,罗纬芝深入了解了危机情况下各色普通人面对恐慌和毁灭时的心理困境,并阴差阳错的从袁再春手中,拿到了于增风教授的遗物。匪夷所思的是,遗物中居然藏有花冠病毒的病菌。罗纬芝身染瘟疫,命悬一线,又不可思议的获救,成为花冠病毒的“刀”下唯一幸存者。事件发展不断失控,官方急救药物却迟迟研发不出,各方势力都想从这场病毒虐杀中获利……
《花冠病毒》是毕淑敏暌违5年全心抒写,毕淑敏当过军医,有着20多年的从医经验,还是一位心理学家,从事着专业心理咨询,她还是一位细腻的专业作家,所以,这本书与众不同。特别是在当下,更加与众不同。
读这本书还有一个小小用处——倘如某一天你遭逢瘟疫生死相搏,或许你有可能活下来。靠强大的心理支撑,信念和勇气。
这里,渗透我人生的结晶。我青年时代在西藏饮下的每一口冰雪。我当医生抢救垂危时对病人心脏的每一次按压。我对鲜血从恐惧到习以为常的每一分钟目不转睛。我面对濒死者脸庞温和凝视的告别……这书里还包含着我绕行地球的漫长航程。包含我对以往和将来世界的回眸与眺望。包含着我对宇宙的好奇和幻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