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这本书早有耳闻,一本反映解放战争时期的名著,这回趁着读书节和孩子们一起,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
书中有无数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无数的仁人志士为着全民族的解放贡献着自己的那份力量。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关于江姐的描写,在亲历丈夫牺牲,那种镇定自若,再到化悲愤为力量,这其中留给江姐的时间太少太少。“老彭?他不就是我多少年来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同志、丈夫吗!不会是他,他怎能在这种时刻牺牲?一定是敌人的欺骗!……这一系列的心理描写把江姐的悲痛刻画的淋漓尽致。那该是多么撕心裂肺的痛楚啊,可是江姐忍在了心里。
“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一阵,又一阵泼水的声音”“通宵受刑后的江姐,昏迷地一步一步拖着软弱无力的脚步,向前移动;鲜血从她血淋淋的两只手的指尖上,一滴一滴地往下滴落。”一个弱女子,一个共产党员,竟然有这么顽强的毅力与斗志,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是党,是中国共产党。
在第二十五章,敌人终于忍不住了,大屠杀提前了一步,江姐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从容的面对着死亡。没有那么多的哭泣与悲痛,有的只是那份坚定与执着,就是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深夜,她还在写着纸条,为的是最后的革命胜利。这份大无畏,怎能不让人动容。
“炮声隆隆,震撼大地。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伴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文章结尾了。
江姐、许云峰、成岗……无数仁人志士,为着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努力奋斗着,头可断、血可流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为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那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忘我的牺牲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现在虽然是和平年代,但是那种为着国家和民族奋斗的精神将牢记心间。我不得不反思,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应该如何去培养具有民族自豪感和奉献精神的孩子呢?这将成为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