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这是一本理论性极强的书,文中出现了许多概念性的词语,首先,需要理解的一个关键性词语,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看到这个解释,我想起了大学的课程,大学四年,匆匆而过,四年当中上了无数的课,而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节课程,老师提前分配任务,自己去搜索信息与材料,课堂上老师交给我们去展示。仔细回想,为什么不是那种老师教授很多知识的课程印象深刻呢?这和深度教学的理念不谋而合,不仅仅是大学,而是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老师不仅仅要停留在知识点的传递上,而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过去后,你脑海里还留下点什么?也就是是说,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如何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呢?文中教给我们教师要做的几件事:1.确定学生自觉发展的“最近发展区”;2.确定通过什么样的内容来提升、发展学生,即转化教学内容,提供恰当的“教学材料”;3.帮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具体如何操作呢?
我想起了2019年毕业的一群孩子,在他们六年级上学期的时候,我们结合教材展开了一次关于“轻叩诗歌的大门”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大家先看图片展示)我分好小队,先从队长那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队长先做个简单的讲解与方法指导,剩下的课堂内外时间全部交给小队成员共同探讨,遇到问题,共同商量查找资料,实在不会,可以找我帮忙。提前会给一个星期的时间,过程中每个孩子参与进来,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我相信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孩子们收获到很多。我在课下单独做过调查,大部分的孩子给我的回答是,老师,我太喜欢这样的课程了,我自己搜集自己展示,自主学习,我喜欢。从五年级开始我都引导他们以小队学习的方式来探讨,两年来我看到他们的一次次成长,我觉得这不仅仅囊括着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获得。
今年,我接了一年级,孩子们很小,仅仅是教他们知识就已经很难了,因为有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还是不太容易理解,怎么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呢?我分享一个事例,这是我们进行的一次阅读探讨。
从开学到十一月初,我们全班都在一起阅读《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绘本,利用中午午读和阅读课,我和孩子们分享着卡梅拉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之路。
这套绘本一共15本,每一本都有不同的主题,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了《我登上了逍遥岛》、《我想去看海》、《我想有颗星星》、《我想有个弟弟》、《我去找太阳》、《我爱小黑猫》等近10本书,受到蒋老师启发,我们就一起探讨这套绘本的奥秘。
探秘的过程,发现共同点,
共同点一:封皮的奥秘,左上角都有不一样的卡梅拉,和卡梅拉踢着石子,都有题目,作者,编者封面,封面上的画是全书中最精彩的内容。
共同点二:人物的奥秘,主要人物都有卡梅拉、卡梅利多、卡门、贝里奥、小胖墩、鼻涕虫等
共同点三:旅程开始的奥秘,都是因为一些奇妙的事情,要么是谁从天而降比如小黑猫,要么是去探险,比如《我登上了逍遥岛》、《我想去看海》
共同点四:旅途的奥秘,在过程中都有新的发现,遇到了怪物或者奇怪的人
共同点五:打怪物的奥秘,在打怪物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困难,刚开始被抓住,其他都不敢,都是卡梅利多想到好方法,同时都遇见了高人指点。
共同点六:结尾的奥秘,最后在别人的帮助下都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先在班里创编一本属于我们班的绘本,起题目,全班共同投票决定《糖果小镇》,季节,冬天,原因,鸡舍太冷了于是要去旅游,他们去哪了,一步步引导,遇到了什么?什么样的怪兽,刚开始孩子一下子就到结尾了故事就结束了,那我就说,好玩吗?不好玩的话再加点什么就更好玩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于是一个个吓人的怪物诞生了。利用阅读课,班级的绘本共同制作完成。
接下来在班级里布置这样的作业——绘本创编,孩子们有了兴趣之后,积极性异常高涨,和家长一起,一本本奇妙的绘本创编完成。
我想分享一个小朋友的绘本。我觉得这就是参与感,这就是深度学习。
最后,文中在怎样实现深度学习中,还提到了单元学习活动。这和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非常接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是不能仅仅就一篇文章进行,而是要考虑教材的前勾后连,同时要进行教材的整合,要深刻考虑教材的规划性与整体性,实践性与多样性,综合性和开放性,争取在每堂课都涉及单元整组的内容。
总之,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是个不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