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课例,看代老师如何揭开文言文教学的“面纱”
付艳枝发起了2020-11-26
0
回复
17
浏览

 

 

文言文教什么?怎样教?教到哪步程度为好?是我们一线教师教学文言文常存在的困惑。代超鹏老师的讲座《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三个话题》清晰明了,紧紧抓住三个主问题,步步为营,揭开文言文教学的神秘面纱。首先代老师带领我们查看教材,从课文到课后习题,从单元语文要素到语文园地、日积月累,全套教材,清晰地梳理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的序列,其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着实让人惊叹和佩服。昔日神龙似的文言文,一下子露出真面目,我豁然开朗又应接不暇。代老师梳理出教材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有什么,从而明确文言文教什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意,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一下子把握住了文言文教学的脉搏。

在怎么教环节,代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四条策略,可谓是一本秘籍,直指文言文教学的要害。

  1. 自我探究,自我发现。
  2. 学习诵读文言文和理解文言文方法,注重运用。
  3. 调动经验,联系基础。

4.多读求熟,以熟求通。

在赵培贞老师的课例《守株待兔》的呈现中,这几条策略得到很好的体现。从开始的学生自读发现难读句子,尝试解决,再进行指导,给学生时间去解决问题,抛出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之后,给了学生以方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作答。”“结合注释和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给我们以启发和思考。在课堂上,我们很易犯的毛病就是,越俎代庖,抛出问题后,不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思考,担心孩子说不完整,说不准确,迫不及待用教师的语言代替学生的思考与表达,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代老师说,“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值得我们细细琢磨与实践。呆在岸上是永远无法学会游泳的,对学生适用,对我们老师也同样适用。如何深入课堂,提升我们的教学技能……思索着,忽然就有了实践的勇气。一个好的讲座,就是这样带给我们思考和行动的信念,催人上进。

赵老师的课例呈现中,让学生看图理解文意,想象耕者守株时的心理活动,课中,对生字教学,随文识字,字理识字、熟字加偏旁、看图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扎实有效,充满趣味;课后创设情景,变换教师身份为“守株的耕者”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又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理解了故事的寓意,设计巧妙。拓展环节巧妙勾连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体现单元整体备课的崭新理念,最后推荐阅读其他成语故事,延伸学习。虽然感觉赵老师课件出示的朗诵配乐不是那么恰当,但是瑕不掩瑜,不失一节好课,尤其是赵老师说课环节的完美呈现,让我赞叹不已。

感谢代老师、赵老师的无私付出和精彩呈现,感谢吕老师团队的默默奉献,让我们在这个特殊时期足不出户却受益匪浅。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