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分享对散文教学的思考。
由于散文文本的审美特性显著,美文往往成为文学艺术讨论与审美鉴赏活动的代名词,散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文学化的倾向与“鉴赏热”。在识记、理解、分析、运用、鉴赏等几级能力中,鉴赏属于较高的能力层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在教学中要注意适度而为,不应无视学段目标,任意拔高要求。特别是对于低、中段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比较有限,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更有发展的后劲与潜力。
散文教学,语文教学内容之一。训练学生阅读和鉴赏散文的能力。要求学生阅读散文,能理清文章线索,把握结构特点,掌握思想内容,领会优美生动的散文语言,初步具有鉴赏散文的能力。常用的教学方式有:指导学生理清作者思路,这有助于掌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引导学生注意散文的“托物”特征,理解作者的意趣、感情与所托之物的内在联系。
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领会散文的艺术魅力;帮助学生抓住散文文眼,以便提挈全文,统领整篇;指点学生品味、赏析散文的表达方式,进而提高鉴赏各种类型散文的能力。
感觉散文教学先抓文章中心,次抓写作方法,再抓布局谋篇。
学习品读、品味,多读多感受。
散文教学要聚神,神散则意散,语文的美感全无。
散文“形散而神聚”,因此,教学中抓住散文的“神”至关重要。散文教学应当明其神、感其形并悟其言,如此才能引领学生洞见散文的无穷魅力,感受散文的文体特征。
散文教学上在揣摩表达方法和体悟情感的过程中,不要过多讲解,通过对比、对读、仿写、批注、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言意兼得”。
散文是在小学的课本中占比重最大的文体,说好教也好教,读一读,抓住神,再进行一些优美句子的赏析就可以,但是说难也很难,朗读指导好很难,教出美感很难,“得意”也很难,这也是最考验老师智慧的一种文体。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主要特征,散文语言优美,最主要通过朗读引导孩子感悟语言的优美,通过朗读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体会写作方法,这就需要老师具有深厚的朗读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