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语文组“1+X”群文阅读研修活动总结
张盈
“1+X”群文阅读教学是基于课内课文教学展开的群文阅读,其“1”既指教材内的一篇课文,也指这篇课文的一个典型特征(我们称为“议题”)。“X”是指与这个议题相匹配的多篇文章。简言之,“1+X”群文阅读教学是基于教材内一篇课文“1”的基础上,加上与课文议题相匹配的一组文章“X”的教学。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组群文的学习,为学生营造生活化、原生态的阅读情境,提供更为丰富的阅读资源,通过多篇相关联的文章的阅读,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采取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得到培养。
一、围绕议题精选群文“X”
“1+X”群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把怎样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只有围绕一个议题把多篇文章组合在一起,才能保证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可以结合教材单元主题,也可以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多角度去确定主题,精选文章。
如孔晓霞老师执教的“《学会看病》1+X群文阅读”的群文议题是“纠结的母爱”,围绕这一议题,孔老师选取了同一作家毕淑敏的3篇文章《学会看病》《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样的整体安排,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比较中读懂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提炼出三个故事中共存的对母亲内心纠结心理的描写,透过梳理母亲的心理路程图从而理解母亲纠结心理背后的母爱。
二、精选“1”的内容抓扎实
群文阅读,即“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很深很细很透地去讲析文章,必须留相应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尽管如此,但切记:课内阅读精选“1”的内容要扎实。课文教学不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在针对课内“1”的阅读教学时,必须精选核心学习内容,尤其要抓住这篇课文的核心价值或目标进行教学,抓基础,抓扎实,提升“1”这篇课文的阅读质量,从而提高“1”的教学效果。
周小慧老师执教《百泉村》群文阅读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找出反复的句子,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在比较中发现反复中有变化的写作手法,然后让学生试着用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仿写,最后开始群文阅读。周老师这样的教学就是先把课内精选“1”《白泉村》的基础抓扎实,确保提高课内“1”的教学效果,然后再引入群文《乡愁四韵》,既与课内这篇课文相互融合,又能促使这个“1”的核心目标学习更充分和扎实。所以“1+X”群文阅读时,课内精选“1”的内容要抓扎实,这是底线。
三、抓整体设计问题,比较异同,升华感知
“1+X”群文阅读以课内“1”篇文章阅读作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精心设计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如温林洁老师执教《品味母爱》群文阅读教学时,在学完课内“1”《浴着光辉的母亲》后,继续让学生阅读《感受拳拳慈母心》《回忆我的母亲》《母亲的“存折”》《母爱是一根穿针线》,每看完一篇文章,就引导学生嘻嘻品味文本,感受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也许都是平凡小事,但也正是这些小事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谈一谈,学会于细微的小事中感受爱。学生通过阅读和对教师引导性问题的思考和比较,很容易看出:这五篇文章,抒写的都是“母爱”,但各自叙述的内容和方式不尽相同。学生对“初步认识母爱的不同表现形式,感受母爱的伟大”这一教学重点又突破了。群文阅读时,要从整体出发统揽全局、精心设计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强化方法指导,提升阅读能力
“1+X”群文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多方面、深入地感受同一主题,更是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方法的指导练习,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极佳机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习得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因此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必须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和练习。由于群文阅读,学生一节课要阅读多篇文章,这就需要我们合理使用重点阅读、比较阅读等阅读策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跳读、浏览、略读等阅读方法。如温林洁老师在“1+X”群文阅读教学中,初读课内“1”时,一般让学生朗读或快速默读,读文后对文本内容用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再读课文“1”时让学生跳读、浏览或略读,把重点词、句、段划出来读一读,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进行群文“X”阅读时,让学生快速默读,并注意结合老师设计的指导性的问题进行思考。同时注意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然如何有效实施“1+X”群文阅读教学,还需要我们所有教育同行不断探索。让我们在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实现群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