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分类阅读教学研究》读书报告
happytuotu发起了2019-07-27
2
回复
20
浏览

                                     《小学语文分类阅读教学研究》读书报告
                                                   张盈
    “阅读时的我是何等的温柔,我把心情洒在你的发间,当我读完,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想起最心爱的人儿,那般欢畅。”虽然没有名家名师作序,亦没有大师大家的推荐,但书中娓娓道来的真情,却如寒夜中慢慢升起的热气,一丝丝地侵入大脑的每一个细胞,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贴身的暖。
    本书的作者站在教学实践这块肥沃的土壤里,从里面冒出一棵棵小芽,发出嫩绿嫩绿的叶。这些叶片汲取土壤养分的同时,利用太阳的光照(大家的理论),制造养料,滋养自己。于是,小芽逐渐成长,抽出新鲜的枝条,长出粗壮的枝干……好家伙,不经意间,小芽已长成好大一棵树!能庇荫树下广袤的小草,能经受大风大雨的考验,最终站成了一树树风景。
    翻阅说明文这一棵大树,我被作者严密的说理迷住了。的确,说明文,要有说明内容的科学性,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方法的多样性。说明文的教法,要从“这一类”到“这一组”再到“这一篇”,经过反复考量,最后确定的教学内容才会既符合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又符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如果说“基于文本的价值考量,基于学情的价值考量”是这篇文章的基本框架的话,那么,这棵大树的血肉应该是里面条分缕析的强逻辑论述。特别在“说明文怎么教”这一版块,作者从“找准说明对象,摸清结构顺序,把握主要内容;聚焦对象特点,体味说明方法,体会文体特质;抓住关键词语,感悟语言特点,赏析语文味道;顺应文章脉络,适度引导拓展,尝试运用写作”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用词之准确贴切,也如作者要阐述的说明文一般,在言简意赅科学性外表下,显现出缜密的思维,严谨的层次。如“说明对象”要“找准”,“主要内容”是“把握”,“对象特点”要“聚焦”,“引导拓展”要“适度”……在整篇的论述中,让人欣喜的还在于作者在阐述的过程中从这一篇,拓展到了“这一类”。如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何根据年段特点抓“点”,把握“度”,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说明的准确性等等。
    后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作者紧跟课改步伐,跳出现有课文“精读”“略读”的模式,选取了“教读文”《太阳》,“自读文”《假如没有灰尘》,“选读文”《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和自选文《植物的花香》进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借鉴性。“教读文”的设计体现了“三位一体”的编排意图(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强调了教读课中,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阅读,目的是方法,教方法,构建阅读能力;而在自读课中,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在教读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中去。这在教读课《太阳》一课的目标中有所体现:“引导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抓住数字初步感知说明文准确的特点,并知道课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而在自读课《假若没有灰尘》一课中,教学目标为:“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重在运用。同时,在这课的第二个环节“自学研讨,理清主要内容”中,有这样的表述和要求“回顾《鲸》《新型玻璃》这两篇说明文是如何归纳出主要内容的?”这样的要求,既承接了这一单元教读课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复习了旧知,又简洁明了地向学生提示了可以运用学过的方法来进行归纳。本书中“课堂教学实践”板块中教学设计里的“设计意图”,详细清晰,如果把理论到实践比作一幢完整的大楼的话,实践是一楼,理论无疑就是顶楼,而“设计意图”就是那拾级而上的阶梯。就是这一级一级的阶梯,引导、帮助我们攀上理论的高楼,才有了在高楼上俯瞰大地,感受一览众山小的愉悦心情。
    有作者说,诗人写诗,最不能丈量的是心情,在诗中,心情可以随文字任意飞扬。其实,在这本专著中,在严肃的文字下,同样暗流涌动,作者的思考、思维、思绪依然在随逻辑、说理、叙述而潺潺流淌。我们尚且不去说具有文学性的诗歌、文言文、抒情散文的论述,单说“非连续性文本”这样理性枯燥的教学,作者在论述怎么教时,也让我们从作者的严谨的文字叙述中触摸到逻辑思维的温度。如“教的尺度必须清晰——紧扣‘简’字;教的重点必须明确——紧扣‘语’字;教的方式必须转变——紧扣‘学’字;教的形式力求有趣——紧扣‘趣’字”。只看这小标题,我们也知道要如何教,尺度要力简,重点是语言文字,以学为主,形式多样有趣。其思维的严谨度和清晰度让人不得不为之折服。
    一树一树欣赏各种文体教学,到最后“群文阅读”,猛然发现,前面的十二章就是一组群文,一组教老师们如何教各种文体的群文。细分到各个议题,每个议题中“教学实践”类的文章也是一组群文。面对这些群文,我们又是怎样学的 呢?反思我们的阅读,是不是也可以给我们的群文教学一些启示呢?我想,我们阅读这些文章时心里的想法,或多或少也能折射出学生阅读同类文章的一些心理。基于此,对于群文阅读,我私自认为,选文在照顾同一议题的同时,要注意文章表达形式的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容易产生疲劳感;二是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一层不变的东西时间久了就会厌倦,要通过多样有趣的教法吸引学生的阅读注意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文章看完了,到最后也能从反思中嗅到阅读的芬芳。在这个春风习习,阳光暖暖的早晨,在文字馨香的熏陶下写下这些话。此时,窗外鲜花盛开,阳光正好。回味阅读历程,我的心是那般欢畅。
 
 
 

所有回复
  • 于丹 2019-08-05

    老师多多地阅读,多多地思考,会从阅读中收获很多,以后我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阅读上,向各位老师学习。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于丹 2019-08-05

    是的,一层不变的东西时间久了就会厌倦,要通过多样有趣的教法吸引学生的阅读注意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