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教学中老师的主导作用
孔淑琴
教师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中应当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要想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很关键的。教师恰如其分的引领,不仅能有效保证学生积极参与,而且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发挥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建高效课堂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因地、因时制宜,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中学生的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都处于特别时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这一时期的英语教育应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接受能力,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其发展。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逆反期,如若教师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无法引导他们展开自主学习,对于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的培养是没有益处的。在新的英语教育环境下,使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性格、兴趣爱好、意志力、习惯、品格和学习态度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就应当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个体的因材施教。
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习惯
(一),联系英语教学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针对英语基础相对不好,学习兴趣不高的部分学生,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尽可能降低学习的难度与要求,并且在学生现有英语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扩展,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可以增设一些兴趣英语、社交礼仪、口语听力等英语课外辅导课程,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
在上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带着兴趣来训练,例如:先用5-10分钟,教师用英语复述前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或者播放课文录音,然后让学生重复或简单概括,并根据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这样的英语对话范围广、形式自由,有利于形成课堂轻松和谐的气氛。
(二),开展第二课堂,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围绕课堂教学开展中学英语教学的课外活动,加强口语和听力在实际环境中的运用。例如,提倡学生了解日常用语,并在交际活动中用英语进行问候;扩大学生的视野和词汇;定期开展校园英语角;引导学生在观看英语教学录像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本族语言与英语的文化差异,逐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英语第二课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形式自由多样,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学生对此较感兴趣,并且在活动中容易增强信心,,潜移默化地养成学习英语的习惯。另外,开展第二课堂,对于拓宽知识与增强能力、发展个性与开发能力、培养能力的继续和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好奇心等情况,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并且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
学生操练实践是我们课堂的主要内热,只有大量的操练,英语交流才有底气,才能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模仿演练,试着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不同角色中得到充分的锻炼,既可以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巩固句型,提升学生的练习兴趣。
(四),开展英语竞赛,调动学习兴趣。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将日常操练英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变成“抢答”;拼读学词,可以变成“单词大王”竞赛;经常开展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活动;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竞赛,乐于争先,勇于实践。
三、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英语作为语言的作用,提倡学生进行英语的交流与学习,要将口语实际运用与英语理论学习相结合。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以应对不断发展的课程标准的需要。教师应该可以自由地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授课,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中进行英语的学习,这对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帮助的,更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具有融洽的师生关系,这对完成英语教学任务很重要。中学生的年龄段,如果他们对某个教师有好感,便对这位教师的课感兴趣,就会肯下力气,花功夫学这门功课。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这位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就不愿意学或不学这位教师的课。教师要经常接触学生,英语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不能离开情感交流,只有情感与语言的统一,学生的学习才更高效,比如,练习口语,教师就要经常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与学生打成一片,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仅是可敬的师长,更是可亲可近的朋友。在平时的交往中,在校园里、在校园外,遇到我们的学生,我们老师主动用英语打招呼,这样,我们才能调动学生使用外语的习惯,逐步引导学生把英语融入到他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之,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相对比较长期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