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2018年暑假,我们一行14人在东城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来到南京进行“新时期班主任核心素养”的学习。大会安排了四位专家型老师给大家做报告。他们分别是“百合班”班主任俞玉萍老师, 特级教师陈飞, 特级心理辅导教师陈毅敏,苏州大学附中特级教师徐飞老师。
做报告的四位老师都是在班主任一线工作岗位做出重大成绩的名师,他们的报告没有天马行空的夸夸其谈, 充满的智慧的火花和实用的经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宇老师。
陈老师认为作为班主任应该有教育大局观, 然后才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各种方法。而就班级整体而言,班风即班级价值观是最重要的,他把这个称作是“班级发展核心价值观”然后才有围绕着这个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和落实。陈宇老师就具体实践中怎样让学生遵守规则;怎样培养团队精神;怎样让学生愿意接受你的教育;怎样提高学生的情商和学习成绩;怎样惩戒学生等介绍了一些有效的策略。比如说学生的惩戒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少不了会遇到违反纪律的学生, 一般老师都是以评教育为主,但是陈老师对此事很有想法。 他制定了“三步走”的方法,提醒在前,警告在中,惩罚在后。这样既能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又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即使是惩罚学生, 陈老师的做法也蕴藏着巨大的智慧, 他不是直接让那个学生叫家长, 也不是体罚学生。 这样对于孩子来说,起码尝到了第一次第一名到教室的滋味。另外,陈老师即使惩罚学生也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比如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说话或影响课堂进程的违纪行为,陈老师不是简单粗暴地责令学生离开教室,而是让孩子做选择题,这样既给了学生台阶下,同时也避免了一些性格倔强的孩子和老师对着干的结果,伤害老师。陈老师的细心还体现在当学生违纪时,他能冷静思考,反思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而不是笼统地或简单的搞“一刀切”,比如“手机”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站在老师的立场考虑,拿手机对于学生的学习绝对没好处,于是我们就在教室里三令五申地重复坚决不能带手机来学校,但在我们的严刑酷法面前,依然有孩子带手机来挑战我们的权威,于是我们每一个做老师的遇到这种问题都很生气,大发雷霆,但问题依然无法得到根治。听过陈老师的报告,我明白了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不追根溯源,我们忘记了分析一部分孩子带手机可能就是为了和爸妈联系方便,其实他们在校上课期间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的,那么这类孩子没有错。我们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地就实行我们的高压政策,那对这类孩子就是不公平的。所以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具备一颗耐心,然后冷静的分析事情的原因,总比凭着我们的一厢情愿处理问题更得当。
他总是给学生建立平台,制造一些影响孩子一生的大事件。比如说一学期结束时,感动班级人物的评选,并颁发奖杯。这样的光辉事迹在孩子们的求学过程中真的很罕见,相信对孩子的成长及培养自信方面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这场精彩的报告中,我感受到了“智慧”。陈老师无私地爱着孩子们,却不溺爱,不滥爱。面对问题学生,要学会忍耐,要学会忍受或者是接受问题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接受问题学生的不足 ,学会接受它,进而试着改变它。班主任要学会和学生做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一切的喜怒哀乐,理解问题学生的行为和想法。学生和班主任不是天生的敌人,而是天生的知心朋友。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的航向标。所以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处理问题。
最后,班主任还要对学生提出目标和要求,尽管开始学生也许不听,至少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可做,有什么危害。无规矩不成方圆,问题学生也许最初就没有判断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爱护,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帮助。我们做班主任的不能一棒子打死,我们班主任要比一般的任课老师有更多耐心,更多的爱心,更多的真心,更多的恒心,更多的公平心。
四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好的经验和典型事例, 但是如果听完报告之后简单地想拿来就用, 一定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因为每个班级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学生也是不同的个体。 所以, 只有多读书,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用心观察,耐心倾听。 才会找到有效的 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