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 读书心得
你好圈圈发起了2019-07-24
0
回复
24
浏览

《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 读书心得               

                                                                   东城区实验学校中学部  贾琪

2017年11月买了这本书,当时没有读完,这些日子静下心来,继续读,算是读完了,有很多收获与读者共享。

这本书2004年第一版印刷,2012年进行第4次印刷,可见销量很好,得到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认同,虽然距今接近7年,但是很多李庾南老师的很多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仍是值得大家认真学习的。

首先,这本书呈现了许多教育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还有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以及一些概念如学程、学力、教学原则、教学结构、主体性等,正是这些教育理论给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依据。通过对理论知识的阅读,自己在教育理论方面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自学•议论•引导”是根据凯洛夫的课堂教育环节进行改编的,不是教师到学生的单线联系,而是以学生为主,三种学习方式“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相结合,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正如山东淄博名师张宇清老师所说的“让学生获得受益终生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探索,大家体验成功,教师则积极引导,根据学生差异,进行适时调控,这不正是徐州学讲精神所提倡的吗?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李老师就认识到了不仅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有数学的思想方法,这是难能可贵的,我只是最近几年才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现在在课堂上有时候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我觉得数学双基与思想方法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技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文中提到了对待特殊学生的故事,刚开始有一位学生有身体缺陷,个子矮,鼻梁塌,老师在上课时,尽量回避这些字眼,但是没有换回学生的自尊,最后只是通过补考毕业,学生的内心也是痛苦,后来从一篇文章中学到一位英语老师课上学习单词lame时借故让一位腿有残疾学生离开,学完这个单词后再让这位学生回到教室,后来这位学生考上大学,李老师深有感悟,后来,在课堂上鼓舞一位口吃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慢慢地,学生不再口吃,发言准确了,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也有特殊的学生,现在想起来,自己没有重点关注他们,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今后,会关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校园快乐的成长。

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从书中我知道了,自学能力不仅仅是自己看书,自己解题,还包括教师的指导,以及同学们的交流。李老师进行了三轮实验,第一轮的实验班的学生是居于学校中等水平,经过三年的教学改革,学生的成绩远超原来的重点班,第二轮的实验班选取的学生入学成绩比较差,经过老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三年后,平均成绩达到优秀,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三轮实验班则在南通市以及淮安的28个班级进行推广,通过自学能力的培养,均取得了较好成绩。这正是长期坚持的结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显出了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取得圆满成功。

对于讨论与议论的区别,通过读书,有了清醒的认识,讨论是学生回答问题、对问题进行拓展延伸、与同学交流、评价等,而议论则是更上一个层次,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共同参与,也可以数学知识、方法的迁移,我觉得这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自学能力的提高。

对于引导,则分为好几种,就智力性方面而言,有示范性引导、例证性引导、展望性引导、逻辑性引导等,在非智力方面,则有情感因素、兴趣等,原来引导真是不简单,今后要好好的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