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曾经研读过新课标,但是这次有幸听了谷老师的讲解觉得自己对课表有了新的看法。
一、认识到新老课程标准的变化
(一)课程标准总体框架结构的改变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2011年版的老标准里面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总共分为五大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附录。
1、增加的主要内容有:
(1)会用根号表示算术平方根。
(2)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3)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4)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5)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定理)。
(6)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7)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8)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9)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10)为适当加强推理,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长定理等。但是,不要求运用这些定理证明其它命题。
2、删除的主要内容有:
(1)有效数字。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3)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组的近似解。
(4)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内容。
(5)视点、视角、盲区。
(6)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三)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四) “双基”变成了“四基”
即:由“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成了“四基”: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五)基本理念的变化
即从:由“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变化成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并且在结构上将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改为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六)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并且四个领域的名称发生了改变
新增了: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几个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四大领域也由2001年版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变为2011年版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除此之外,还做了其它的修改,例如实施建议的变化和设计思路的修改等。
二、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下老师需要:
1、上课时要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2、讲课的时候要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3、任何时候都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4、备课时要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5、课上和课下要做好师生沟通和交流。
6、谷老师说到要想有一节好课必须要有好的问题,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设计好的问题,才能够让孩子的思维不断,从而达到会用数学的目的。
三、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下学生需要:
1、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
2、学会沟通、合作学习。
3、学会思考。
通过此次学习,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坚持实施新课程的理念,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特点,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得我的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都能有所收获,既学到数学知识,又有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数学思想的形成。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为他们能成为国家未来的有用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