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新东街学校 王莹
这是一本关于爱的书,名字叫做《愿你慢慢长大》,他既是写给孩子的,也是写给大人的。它是一个对话,让父母和孩子进行友好而温馨的对话。不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能从中找到成长的点滴故事,和家庭温馨的成长记忆。 《愿你慢慢长大》选取了很多不同职业的父母,用自己的经历、所得和思考,分享他们对孩子的爱和期待。全书分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有少至5篇、多至14篇文章构成一个内容相近的篇章。读者可以在每一部分读到不同作家、不同职业的父母关于孩子的成长的思考和感悟。说实话,由于每个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关心以及家庭环境的不同,每个人都对自己与孩子的相处以及期待等等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读这些饱含亲情的故事,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很感动的。说实话,我的父母虽然没有这么高的文化,没有像这些从出生就带有光环的孩子一样有着作家父母写给他们的温情“告白”,但是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也许他们没有将自己对孩子的爱用文字尤其是像本书里面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他们的爱一样让我们感到温暖。我们都是幸运的,没有经历过父辈年幼时候那样的磨难,我们出生在一个条件远比他们小时候好得多的环境:好吃好喝还有好学上,或者至少是不愁吃不愁穿。
苏轼曾经写过一首《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首诗里既愿孩儿愚且鲁,又盼孩儿到公卿,可是愚鲁之人又如何当的大官呢?由此可知即便是苏轼,对于孩子的未来,也是难免是矛盾的。但不管这期许是矛盾的还是模糊的,我们对孩子仍旧是有着无限的期望,期望他们健康,期望他们快乐,期望他们成功,期望他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模样,这种种期望写出来也就成了《愿你慢慢长大》。大概父母心总是相似的,不论是林清玄、贾平凹、李银河、庆山,还是胡适、曹禺、梁启超,对着自己的儿女,所有人的身份都只是父母,而他们所怀抱着的对儿女的心愿也是相似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女有求知欲,对这个世界永远怀有热爱与好奇;希望儿女有责任感,能够承担起自己的梦想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希望儿女有健全的人格,能够经得起人生路上的种种考验;希望儿女有好运气,能过得幸福美满。这些希望所凝铸的也正是父母对孩子的期许,而这种期许也并不一定非要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与成功相比,成人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与成功相比,快乐同样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这也是本书所传递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精神。在李银河写给儿子的文章《赢在起跑线上也不一定一生都成功》中,她写道“人生的境界有四类,一种是既成功又快乐,一种是既不成功又不快乐,一种是成功但不快乐,一种是不成功但是快乐。我当然希望你的生活既成功又快乐,但万一不成功,我也希望你是快乐的。人生苦短,希望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做一个优雅而可爱的人,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但拥有快乐的人生并不意味着父母对孩子的放任与骄纵,就像王森所写的“你如果没有给他按自己意愿生活的能力,那是你的失职,如果你不愿意让他按自己的意愿生活,那是自私。”要快乐成长,但不要散漫放纵;要严格教育,但不要失于教条严苛。在这本书里,在这一篇篇父母对儿女的倾吐中,我看到了这样的教育理念。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这个深远不该是让他们成为自己意志的延续,满足自己对成功的渴望。与之相反的是,我们要让孩子拥有成为自己的意志,拥有实现自我的能力。可能,这也是我一直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我也希望有一天,当我的孩子来到这个世上,也能满怀感恩之情为他写上一段暖暖的话,我想那一定会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