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与“80后”家长对话
niernierde发起了2019-07-25
0
回复
14
浏览
       我现在接的这个班,绝大多数家长都是80后。刚开始接班时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这是我带过的最难带的一届家长。他们有很多共性:说起教育来头头是道但是行动却往往滞于理念。他们嘴上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却因为工作的忙碌让孩子丢给老人带。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推崇凡事讲民主,却对孩子没有原则的纵容,一味地“快乐教育”是他们挂在嘴边最经常的话。他们身上共性的原因是怎么造成的呢?我观察后发现:这些80后家长普遍学历较高,他们擅长接受电子化信息,盲目崇尚西方或者某个偶像人士的教育方法,然后生搬硬套的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内心特别想却又不知道怎样让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只能被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声音裹挟,纵容孩子在学习上的马虎大意。而网络上对教师行为和形象的质疑声音使这些80后家长不再像父母那代那样信任教师。因此,每当我因为抓孩子学习与他们探讨时,他们内心的敷衍和拒绝也溢于言表。
     当我仔细分析了以上形成的原因后,我突然就明白了,如果想要带好他们,就必须在两个关键词上下功夫:研究和真诚。多研究家长的心思,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用同理心来真诚面对家长的质疑,解决问题,工作才能开展的顺利。
     因此,我开始着手在班级里开展以下工作:一、从理论上纠正家长观念。每周不定时的把一些正确的教育理念,当今社会教师与家长矛盾的热点、案例分享在班级群内,正反两面的让家长找到自己的“身影”,潜移默化的让家长明白“没有原则的民主”对孩子优良习惯的养成多么不利,这些时不时的班级群里分享,就像是慢慢的“洗脑”。二、给不同层次的家长搭桥,邀请他们走进课堂。每周五是我们班的“开放日”,会请家长自由报名来班级给孩子讲授一节课,可以是绘本、可以是讲述自己工作的知识。我们每学完一个单元后,会邀请家长,特别是不关注孩子学习的家长,走进班级和我一同当“检测员”,对孩子学习进行过关,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距。这样零距离的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与教育行动中,产生的心理上的触动,胜过我们一万次苦口婆心的劝说。三、向家长展示自己的优点,赢得家长赞赏。每到过年的时候,我都会用毛笔写上一幅幅对联,写满“福”字,让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书法作品喜庆洋洋的拍照分享到家长群中。在家长一连串的点赞声中,赢得家长对你的认同。四、坦诚沟通,分享班级“日志”,面对班级不良现象,在微信群里向家长真诚坦露自己在教育中遇到的困惑,请大家一起分析背后的现象,也让家长与我产生班级管理“同理心”。
     就这样,我一步步赢得了这群我自以为最难带的一届家长,也在他们身上看到了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多的支持。我与这群80后家长并肩作战,让彼此的心也靠得更近了。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