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常常是我们农村孩子们头疼的一件事,面对每单元中的口语交际,常常说不好,或敷衍了事,学校大部分的教师不喜欢口语交际教学,觉得指导学生口语交际困难很大,有的教师费劲口舌讲口语交际技巧,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却不尽人意。
为什么会出现口语交际效率低下的局面?反思我校以前的语文教学,我发现原来我校语文老师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课堂重“读”轻“说”,阅读和口语交际分裂,学生从课文中不能吸收到有益于口语交际的知识,口语交际的时候,教师也未能主动联系课文,讲解口语交际方法,口语交际空洞而抽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说,也不知道说什么、怎样说。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水平也很难得到提高。
经过一年的观察、研究,我发现,把口语交际同阅读教学紧密地结合地一起,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小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选出来的,语言规范、优美,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典范。教师可紧紧依靠这些范文,指导学生口语交际,帮助学生逐渐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现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文为口语交际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口语交际训练有机地揉进课文的教学中,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与说相结合。教师立于“读”,着眼于“说”。为了将“说”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口语交际时就不觉得无话可说,他们认为口语交际原来就是以我说我心,是表达的需要,倾诉的需要,从而产生口语交际欲望,不再因无话可说或害羞的情绪而抵触口语交际。
在教学《慈母情深》时,我发现课文中的一段细节描写颇耐人寻味:“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我就抓住“龟裂”一词大做文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再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用上几句话来描述母亲的那双“龟裂”的手。谁知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情感纷纷被调动起来了,请看其中的一些片段:“母亲的手是那样的粗糙,手掌上长满了厚厚的老茧,一道道深深的口子在掌心纵横交错,就像干旱的农田,一条缠着一条。长年累月的操劳让母亲的手变得更加苍老,好像干枯的树皮。”“ 母亲的手曾经是那样的白皙,那样的柔软,可如今却像烧焦的木头。为了这个家,母亲没日没夜地干活,她的手变得那么粗糙,像长了鱼鳞似的。”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不仅激发学生阅读和口语交际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使之适应终身学习与生活的需要,更加厚了学生的文字功底。另外它还改变了教师口语交际的观念,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