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随文练笔”训练的感悟
臧彦敏发起了2019-07-25
0
回复
11
浏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随文练笔就体现了“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理念。随文练笔以其“不计篇幅、形式灵活”被广泛运用。然而,在有些课例中,我们发现:训练中“练笔点”找不准,怎样找准“练笔点”呢?

一、在文章动情处让同学宣泄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泄露的产物。教学中,学生入情入境,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这时候安排练笔,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如《妈妈的账单》一课老师动情地讲述:小彼得展开账单读起来,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会准时送上一杯散发着香味的牛奶;烧上一桌可口的饭菜;妈妈洗的衣服永远是那么干净整洁;妈妈的怀抱永远是那样温暖舒适……插入练笔:小彼德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风雨交加的夜晚,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 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            。(学生练笔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深深的爱)。学生激动万分,挥笔疾书,三言两语,表达真情实感,练笔成了学生情感宣泄的决口。这一次练笔成为这节课的一大亮点,让人久久以忘却。

二、在文章单薄处让同学们充实丰满

        在文章的单薄处进行练笔,能活化词语、句子的形象,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使语言饱满丰润,富有生命活力。如:教学《孔子拜师》这一课时,就可以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进行练笔。你们能想象一下在这几个月的路途中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出示练习:孔子饿了就___________ ;走得太累了,孔子就_______ ;天黑了,孔子还__________;大雨倾盆的时候,孔子就_________;雪花纷飞的时候,孔子就_________;正是这样__________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学生理解了全文内容,把握了课文所写事情的背景之后,引导他们借助具体情境挖掘“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深刻内涵,学生对词的理解不仅仅是抽象的意思,而是具体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加深了孩子们对孔子不怕千辛万苦,千里迢迢求学的精神的敬佩之情。

三、在文章意犹未尽处让同学们尽情发挥

       小学语文书上的好多文章往往是言尽而“意犹未尽”。我在教学中就适时进行续写片断的练习。例如四年级下册《小木偶的故事》一文,小木偶最后拥有了人类所有表情,那么拥有了所有表情之后,小木偶又会有怎么的境遇呢,接着让学生尽情发挥,学生奇思妙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总之,通过形式多样的练笔,加强了读与写的相互促进,为学生自由表达情感和思想创造宽松的氛围,孩子们能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酣畅淋漓地写出来,让童心得以舒展,让童趣以挥洒,让童真得以释放。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