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培训第一次接触“学本教学”至今已有快两年时间,这两年中随着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对《龚雄飞与学本教学》一书的研读,对“学本教学”的认识也由浅入深,由最初的质疑到如今的摸索着应用。龚老师在书中对其教育教学理念的产生源头、理论依据、实践方法进行了详实的而系统的说明,并通过大量详实的例子说明有效合作如何完成,给人不少启迪。
假期里,我又重温细读了龚教授的《龚雄飞与学本教学》一书,结合龚老师书中的观点,思考自己的问题,根据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也有深刻的感受:
龚教授的理念实质上还是在回答一个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作为教师,我们肯定应该首先完成教纲中的各种教学目标。但如果我们认真解读教材,就会发现知识点的传授并不是教学工作的唯一和全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跑步比赛,我想人生应该是一场马拉松。我们不会永远陪伴孩子的成长。当孩子逐渐长大,一些知识点会慢慢遗忘,而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能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一、关注细节
课堂上如何实现小组的真合作,深合作。首先,合作学习中探讨的问题应有一定的难度,从教学视角判断是主问题,直指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其次,要准确把握真合作的标准是:其一,全员参与,其二,发挥组长的职能,组织有序交流,学困生先讲,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引发组内同学深度互动。有了这一个细节,小组的合作交流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方法指导
教师在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中,要转变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交往,可以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学生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合作学习,才能在小组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三、评价
对于中等生不但讲出是什么还要讲出为什么是这样,但在语言的描述度上要求不是很严格。对于优等生,不但要清晰讲出是什么?为什么?逐在讲出你是怎么到的?我们对于学生的江报,也让学生进行是什么,为什么,你是怎么想到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要求不同。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避免孩子思维方式的单一化、同质化、模式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和以学生的体验为中心。首先我们要明确学习不应仅限于简单的复制和模仿,其次应避免教学模式的形式化。自由的意识、独立的思想、扎实的学习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这些才是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这些才是跑贏人生马拉松不可或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