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它是课文中的组成部分,不教不行;另一方面,正因为它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被大多教师所忽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轻描淡写,一读而过,学生对课文也没留下多大印象,这样做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略读课文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略读课文教学达到它应有的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 叶老的话清楚地表明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略读更具有独立阅读的性质,更贴近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需要。)
以下是我从两个方面谈一谈在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采取的策略:一略读课例教学基本程序;二略读课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略读课例教学基本程序
(一)教学流程
激趣导入 明确目标
粗读课文 感知大意
自读自悟 赏析重点
总结提升 迁移运用
(二)教学流程说明
A、 激趣导入 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对课文有兴趣,有主动读课文的愿望。充分预习课文,利用文前导读,了解课文相关知识。操作要领:教师要善于搭架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过渡桥梁,充分利用回顾前文、资料补充、文前导语等形式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三年级要注意在课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单元和本课内容的认识情况,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四年级以上可引导学生提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对本课重点研讨的问题进行整合梳理。
B、粗读课文 感知大意
学习目标:自主读书,扫清阅读障碍,了解文章脉络,粗知文章大意。
操作要领:针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训练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扫读、猜读、跳读、快速默读等方法,用小标题、抓重点词、找中心句等方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概括文章大意。此环节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对与文章主旨不相联的词句可以一目十行,养成快速提炼有效信息的略读习惯。
四年级《永生的眼睛》:默读课文,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样做的?
五年级《祖父的园子》:快速默读课文,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六年级《一夜的工作》:
浏览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
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
列举小标题:《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建造方法、布局特点、文化特征)
抓重点词:《我最好的老师》(出乎意料 目瞪口呆 终身受益)
找中心句:《大自然的启示》《一夜的工作》
(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
C、自读自悟 赏析重点
学习目标: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研读,丰富情感,升华认识,赏析语言,积累语言。操作要领:此环节要引导学生处理好教材的取舍关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悟赏析,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悟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升华情感,积累知识。此环节,自主读书和同伴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文中的重点句段进行感悟分析,组织学生学中评议,设疑解疑,教师只给予学生适当点拨指导即可。
专家视点
钱正权:抓住一点,一课一得。
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点,不妨看“阅读提示”。
D、总结提升 迁移运用
学习目标:总结阅读方法,顺势迁移,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形成能力。
操作要领: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我们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总结出来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后的阅读材料上,课后如果没有阅读材料的话,我们在备课时要给学生安排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依托阅读材料,实现阅读方法的顺向迁移,这实际上就是现在说的群文阅读。
二、略读课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文前导语,明确阅读任务
人教版教材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面的导语,除了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给予提纲挈领性的导向。导语中的阅读要求有时是隐性的,宽泛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活用导语,进行挖掘和整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展开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从课始至课末都有一个很明确的学习目标,便于准确把握阅读重难点,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5上《桂花雨》一课为例。本课提示语交代了几个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有了主线,从初读了解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怎么样的入手,引导学生根据提示整体感知文本,再交流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把握教学的动脉,提炼出简约的课文教学结构:初读——感悟——交流体会,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了导向。这课的提示语适用在初读课文之前。
而有的适用在细读课文前,如《学会看病》,在教学中以矛盾句为切入点,在细读文本品味“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前,让学生根据提示语要求找出描写母亲心情的句子,从而体会母爱。
(二)教师要把握提示语运用的时机,用活提示语,提高略读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时要在文本的重点、精彩之处,细细品读,做到略中有精,互相融合。如:3上《找骆驼》一课重点是老人向商人不紧不慢说得那番话,这里潜存着老人发现骆驼线索的秘密,从此可看出老人思维缜密,观察细致。文章所述环环相扣,这里有写法的精妙,更能让人悟出老人稳重、经验丰富,会给学生深刻的印象。抓住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深入品读,学生受益匪浅。
(三)巧设练笔处,实现读写结合
阅读和写作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略读课上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以阅读引路,实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抓住文中表达上有特色的地方引导学生及时赏析和运用,巧妙利用阅读中的情感升华进行读写的链接,使略读课中的写法实现有效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
要借助学生的学习热情找准“练笔处”。
如:三上《找骆驼》一课,商人对老人的误解,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当商人按照老人的指点找到骆驼时,他会想些什么?会对老人说什么呢?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行小练笔,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给学生创作提供了机会。
“情节留白”处填补,实现阅读期待;
在“言外之意”处揣摩,诠释文本内涵;
在“结尾延伸”处创造,升华情感体验
(四)重视自主性,简化教学环节
略读教学更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引导不可过细过多。这就要求简化教学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个性阅读和交流。教师的引导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助杆,不应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链。交流对话的氛围更自由民主,教学的环节更大气简约,教学过程不是线性发展,而是成块推进。
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关于教师角色的描述:引领者、帮助者、促进者、服务者、伙伴……
名言:我不会站在你的前面,因为我不想带领你;我也不会站在你的后面,因为我不会跟随你;还是让我站在你的左右吧,让我们携手同行!
首先做好服务者、帮助者、促进者,万不得已才能成为引领者。
(五)关注个性体验,提高阅读兴趣
略读强调的是省时高效。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快速获得需要的信息,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会更加明显。所以,略读教学时不要有整齐划一的要求,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交流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教师要利用略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实现向课外延伸的阅读愿望。
总之,略读课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重点所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拓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关键的是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 “教”略而“学”丰,使课堂在思路清晰、条理简约的基础上不失丰赡。
我们只有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准确进行目标定位,有的放矢,才能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迁移提供有效平台,才能引导学生逐步向个体阅读和自由阅读过渡,成为真正会阅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