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中思索   学习中前行     ——浙师大培训心得
岳素娜发起了2019-07-25
0
回复
8
浏览

           研修中思索   学习中前行

                   ——浙师大培训心得

                                              兴业路小学  岳素娜

       为了促进工作室的成长,我市教育局组织许昌市第一批“三名”工作室的主持人(助理)及负责人赴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进行培训。为期一周的培训让我们每个学员享受了一场知识盛宴。培训活动共邀请了浙江省8位知名工作室的专家做了专题讲座和工作室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5所学校工作室的建设情况。使我大开眼界,耳目一新,特别是他们优越的办学条件,先进的办学理念,浓厚的文化氛围,凸显的办学特色,精细化的管理等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思考,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与他们的差距,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培训虽然结束了,但老师们的话语不断在我耳畔回响,让我感受颇深,回味无穷,也深受鼓舞。作为一线老师我从一下方面分享我收获。

    收获一:坡度阅读,引导自己爬向阅读的高峰

    闫学老师的《好老师的五个特质》专题讲座,从阅读、写作、磨炼、研究四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老师专业发展。闫老师说阅读是一种本源性研修,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要选择适合个人发展的书去读,要有坡度的进行阅读。 这句话我很有感触,我就想到了自己。本学期初的时候赵蕾老师给我们推荐了王荣生写的《阅读教学设计要诀》这本书。我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有困难,其中的一些理论知识不容易消化。我阅读的速度就放慢了,再后来就想放弃了。这时,我把自己的阅读遇到的障碍和想法告诉了赵老师,她一方面劝我坚持读下来,自会有收获,另一方面又给我推荐了一些好消化的书籍,建议我配合着读。金华一行,在听了闫学老师的讲座后,改变了我的阅读思想,也明白了赵老师为什么给我们推荐这种偏涩的专业书籍。今后,我会改变阅读习惯,接受有一点挑战的阅读,慢慢地让自己爬上阅读的坡。

    收获二:喜欢就来,不为功利

    俞正强老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却把我们在座的所有老师都圈粉了。他说:一群人在一起开展工作室的活动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喜欢。这跟别人打牌、钓鱼是一样的,因为喜欢别人愿意在打牌、钓鱼上花费时间和金钱。我们开展工作室的活动就应该是源于喜欢,而非功利。我很高兴,我们“赵蕾名师工作室”就是这样一个群体。工作室的十几位成员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在这里我们却像一家人。工作室积极、上进、互助的氛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个人,大家越来越喜欢这个“家”,喜欢在一起讨论、交流,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而携手同行。为了参加工作室的常规活动,为了不错过每一次在我校的磨课活动,我都要跟同事提前调课,回来后需要连轴转的还课。同事们问我:把自己搞得这么忙,图什么?她们问时我没想明白原因,也不知道如何回答。现在我明白了:因为喜欢,因为专业的成长让我快乐。喜欢,所以和大家共同进步,喜欢,所以和大家携手同行。

    收获三:基于课堂,我们的研讨才能升华

    周红星老师说:公开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个性的课堂、专业的课堂、艺术的课堂。寻找一个平台,争取执教更多的公开课,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是每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蒋金崇老师说:好老师必须有较高专业素养,也就是教学水平。要扎根好我们的课堂,站稳讲台。老师们的这些话说到了我的心坎儿里,我们工作室不管是个人汇报课,还是送教下乡的课,亦或是全区展示课。都全员参与,共同磨课、研课。王瑞昕老师在送教下乡活动中讲授古文《杨氏之子》的群文阅读课,这种课型是我们工作室以前没有挑战过的。新的尝试激发起团队老师的高度兴趣。从课堂的导入,到问题的提问,到环节的设置,再到拓展古文的选定。我们遇到一个又一个瓶颈,我们讨论、反思,再讨论,再反思,突破“瓶颈”提升课堂。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磨课中的成长与思考却是快乐的。磨完王老师的课,我对古   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收获四:认清阶段,专业才会提升

    俞正强老师把教师专业成长划分为五个阶段:

    1.讲规矩阶段,关注课堂组织,以规矩为本。

    2.讲教材阶段,读懂教材,以教材为本。

    3.教知识阶段,把教材作为参考,以知识为本。

    4.想学生阶段,注重生成,以学生为本。

    5.筑师魂阶段,学生理解老师,以师为本。

俞老师的这种观点让我眼前一亮,我们一线老师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在哪个阶段。才能更好的制定自己的目标,不至于制定目标过高而难以企及,或目标过低而产生职业倦怠。对比自己我应该是处于第二个阶段,正在往第三个阶段努力。通过工作室的教研活动,我发现了自己的短板,今后我要在知识储备和基本功训练方面多下功夫,争取早日使自己迈入第三个阶段。

    收获五:线上线下,扩大工作室的辐射作用

    这次培训我听到的最多的名词是:线上线下、网络、资源共享。线上指的是网络教研活动。授课专家大咖们的工作室都被称为网络工作室。网络信息传播迅捷,能突破时空限制。每个名师网络工作室通过“报道资讯,、分享资源、开展活动和展示成果”等途径,开展工作室工作室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分享工作室的所有资源,任何一个老师只要登上工作室的平台,就可以共享平台上资源。我很期望我们许昌的教育也能有这样的网络平台,这样工作室不仅能开展线下活动,还能开展线上活动,能更好的把线上、线下活动有效结合,把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发挥到最大。

    感谢许昌市教育局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感谢领导的信任。这次学习,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找到了差距,明确了目标。让我们心怀梦想,携手前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