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大问题》读书心得
员小锋
假期阅读了由吕勤和吴荣华老师主编的《课堂大问题——学校高效课堂问题诊断》一书,感触颇深,尤其对有关目标预设和生成方面的讲解,读来深受启发。书中提到:课前预设决定着教学活动的预期效果和基本走向,体现着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生成则是达成预设目标过程中偶发的教学情景,是在一闪念间所引发出来的某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具有灵活性和辅助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本人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课堂教学中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对教学的重要意义。
预设与生成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小学任教以来,在自己的课堂和听课过程中逐渐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预设和生成的运用往往有失偏颇。很多时候往往只注重教学预设,而严重缺乏生成意识,这样的教学不能真正做到师生积极互动、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没有生成的预设,只能生硬的牵引着学生沿着轨道前行,其实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一个个“美好”的陷阱,等待着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里跳。这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长此以往,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自身教学机智的培养和生成,以及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它对学生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弱。
随着近年来,生成式的教学理念越来越被广泛关注,在数学教学中,合理把握生成已渐渐成为了大家的共同追求,教学由此也变得更为丰富和精彩,但与此同时,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如教学中为了生成而生成,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这严重干扰了预设,使教学目标混乱不清,甚至误人子弟。又如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成,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引导,结果无所适从,最后无原则的尊从,导致教学目标偏离而致生成失效。还如,在生成过程中缺乏必要调控,使生成冗长而散乱,使教学效率低下。
通过本书的学习,本人认识到:在厚读教材、厚读学生、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前提下,合理、精彩、贴近学生的预设和适度巧妙有效的生成将使我们的课堂更人性化、更活跃、更高效,这样的课堂才更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