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句话”到“一段话”
Zkaige发起了2019-12-19
0
回复
7
浏览

观点1:搭建脚手架,“标签式”浸润。

“先入格,再出格”,训练初期给孩子的表达搭建“脚手架”,让表达有“根”可寻,有“路”可探,语言表达更规范、更有数学味。利用板书、小贴士等“标签式”浸润,潜移默化地提升,只有先“会表达”,才可能有日后的“慧表达”。

观点2:定期专项训练,分级达成目标。

好的数学表达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力”,但如果将这些要求一股脑儿都抛给孩子,结果只会事倍功半。将这些目标分级、分阶段完成,一定时期内进行某一个特定的专项训练,是更为科学的训练方法。

观点3:初级阶段以师示范、生模仿为主。

模仿是人类一切学习的开始,然后才是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在使用数学语言的时候,要做到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并且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教学素养,做好表率的作用,作为学生的示范人物,打好语言表达的样板。

观点4:关注教师的积极评价。

教师的积极评价如同助燃剂,一方面引导孩子规范表达、准确表达;另一方面激发孩子乐于表达、敢于表达,推动表达力的顺利前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