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命题能力,把握教学方向
贾培培发起了2019-07-25
0
回复
10
浏览

提升命题能力,把握教学方向

贾培培  2019.3.21

    最是烂漫三月时,在芳草鲜美的暮春,工作室的成员们齐聚许昌市十二中,聆听丁亚宏老师的关于教师命题能力提升的专题讲座。

  丁老师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命题能力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增强复习的有效性,文本解读能力,命题则有利于提升文本解读能力。贯通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介入考试视角,有价值的课堂教学问题,能够直击考试方向,切中文本的要害。

  命题:1.知识水平,科学性的错误坚决不错,变电也不能错,违背以上就是硬伤,所有创新都被抹杀,翻看字典,如出现语文课本知识需要一点一点翻阅、核对。

  1. 水平:河南省的中招考试稳中有创新,深入文字,靠谱草,文章内部到底巧在哪儿;细致的内部变化其实大有深意,其中偏左偏右就代表教学即命题方向。例:“语言品析”,A、立德树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选材上,双线组元:人文主题+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外在附加;以思想上动员,“谈感想”自然渗透在语言考察中。B、专业水平。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古文从未用命题,亲情、自强、诚信主题均衡,贴合立德树人。语用:现代文阅读中议论文、古文、语用、古诗词、默写、字音、字形、作文,如“最懂我的那个人”,在比较的过程中,“懂”是理解,近指代和远指代,面对的眼前的。

    接着丁老师又以现代文阅读中记叙文为例,结合《十五岁的月亮》《感受刘慈欣》《长衫老者》这三篇文章从三位老师的命题水平上逐一分析,并渗入文体知识,又带领老师们重新研读文本,提升文本解读能力;随后是议论文命题情况的讲解,丁老师高屋建瓴,以文本为范本,细致入微地为老师们讲解如何将日常课堂与命题设计进行有效的衔接,从而提升课堂的质量。

    丁老师还特别提出,要关注统编教材的设计,注意教材的指向性,不能随意降低标高,弱化课堂的深度和知识的强度。如教材里多次提到语言风格,这是很多老师忽略的地方,也是学生的薄弱项,那么,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就要关注到单元提示、阅读提示、课后习题、综合性学习、写作指导、补白等,时时关注教材标高。丁老师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把知识系统化,不要只有零碎地教学,一定要有“一线串珠”的过程,如2018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父亲的长笛》中问题:文中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要引导学生关注“如何描写”,建构语文思维: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然后再细化,如正面描写包括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侧面描写包括次要人物、情节推动等。学生一定要有思维路径,这样才能拥有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的语文能力。

    语用凭借语感,培养学生的语感特别重要,丁老师指出,一定要让学生多读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可以多读精彩的议论文和说明文。

    带着疑问来,捧着答案走。聆听完丁老师的讲座,我更明晰了有效语文教学的方向,也明白了优秀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我会更加努力、勤勉,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一路前行,一路花开!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