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5日,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来到了许昌市实验小学,参加吴正宪名师工作室活动。天虽冷,然,我们的学习热情却是更加浓烈!
第一节张娟老师的课:《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张老师的声音温和好听,无论是提问题,还是对学生进行评价,语言都是精准到位。在讲解过程中,像是讲邻居帮忙的故事一样引导孩子们探索新的知识,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张老师说,数学是讲道理的,讲道理了就对了。在课中,张老师适时渗透情感态度的教育,当邻居有困难的时候,0没有把邻居丢那儿不管,真是个热心肠的好邻居。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和讲解,找到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关键易错点,借学生的力反而更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
第二节课是由武维民老师带来的《口算除法》,武老师在课前与学生们进行了交流,亲切和蔼,把数学比喻成了西瓜,里面有符号,还有甜甜的味道,学生们就怀着品尝这节课的味道的好奇感开始了这节课。武老师带领孩子们从画图开始,逐步深入地越来越抽象,最后用数学专业的眼光解决口算除法的问题。当展示一名学生成果的时候,武老师不急着让他说,而是让其他学生先猜,通过猜测了解这位学生的心路历程来感受“麻烦”,让全班同学自然而然地产生“简化”的想法。有了这种需求,孩子们就积极地动脑,发表自己的想法。当学生们说出来方法后,武老师选择接着追问,数学需要讲道理,我们这样口算有道理吗?通过讲道理,让学生深刻地领会口算除法中的算理。除了教给学生们知识外,在课中,武老师还教会孩子们学会等待别人是一种特别好的品德,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下午第一节课是由实验小学本部的杨蕾老师执教的《乘加、乘减》。她从孩子们最喜欢的游乐场引入,让孩子看图找数学信息,提出能乘法解決的数学问题,分析并列式解答问题。在列式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从而引出什么是乘加乘减算式,怎样计算乘加乘减。在整个环节中,最大的亮点是“假设"法的引入,让整节课推入高潮。在课后访谈里,吴正宪老师的"4x5-5这个算式背后一定有故事,你能说出里面的故事么?"更是调动了孩子们的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第二节是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小数除法》。整节课以"4人AA制付钱"为主线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接下来,就以这件平平常常的事,却被已知的97÷4所余下的那个数卡住了,原本可以“有剩余"的除法,在这里已经行不通,但不把这个余数平均分了,又解決不了问题。于是,伴随着还能不能继续分?究竟该怎么分?等等新问题的产生,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除法知识积累,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寻找新算法的生长点,逐步融到'"必须继续去分”的过程当中。在解決“究竟该怎么这样去分?"的整个过程中,吴老师多半是站在一边观察,但时不时说出这样一些短语:“把你的困惑说出来,"你想知道什么?"问..,接着问.."说呀.。接着说.",“不急,停下来想一想…话不多,也不复杂,但眼看着,从分“钱"开始,伴随着″为什么是这样?"还可以怎么想?"渐渐的,“钱"的概念淡去了,分“钱"开始转化为分"数”,特殊开始转化为一般,具体开始变得抽象,在孩子们手里,并不那么简单的“小数除法"呼之欲出。循着这样的过程,最后,学生不仅把97÷4除尽了,也会算象9.7÷4这样的问题了,甚至大体上搞明白:9.7÷4的道理就在于“97变成9.7就好了"。同时,他们也在"继续分"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小数点的奥秘。
吴老师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爱生如子的教学情怀,热情高雅的人格魅力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叹服!整堂课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她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吴老师独特敏锐的数学视角,独具匠心的知识深入,巧妙绝伦的环节设计,让数学课堂充满了真情和灵动,章彰显了数学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
通过几位老师的课堂,我发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教学设计中都有故事,讲故事其实就是用生活经验支撑学生理解算理。虽然天气不尽人意,但是参会的全体数学教师现场领略了名师的风采,这次学习的大好机会,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从中获取了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领悟教育真谛。名师的引领,将对今后的数学教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名师的引领,必将启发大家对今后的儿童数学教学有崭新的启航!高山仰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