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 共同成长
文峰路小学孙晶鸽
2018年10月30日,高利芳名师工作室成员来到了将官池中心小学开展第二次送教下乡活动,更为幸福的是这次活动邀请到了许昌市教研室小学数学专家张红娜老师和东区教研室的孙主任,我们既激动又带着一点小紧张。本次活动由高利芳老师、马金鸽老师、谷玉珍老师分别带来精彩的三节课:《植树问题》、《百分数》、《合理安排时间》,以课堂教学展示为主线,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全新的感受。
高老师大量取材于生活,例如手、石栏、水龙头、公共自行车、锯木头等,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探讨兴趣,通过生活中的事物发现规律,又运用这些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高老师的课真正地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高利芳老师语言亲切和蔼,引导孩子们动脑进行思考,从点和间隔入手,通过对6个生活实例的分类,结合旧知线段、直线、射线,引导孩子们发现植树问题中的一些规律:1.两端都有,点数多,点数-1=间隔数;2.两端都没有,点数少,点数+1=间隔数;3.只有一端有,点数=间隔数。
从生活实例中进行观察和思考,直观生动,让学生明白点和间隔数之间的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的归纳水到渠成。
高老师通过用自己的肢体进行表演,化复杂为简单,加深孩子们对植树问题中点和间隔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练习,高老师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加以运用,先让学生找点,再看归属于哪一种情况,从而解决问题,涉及的练习由浅入深,有易到难。
接着引导学生归纳出了“一个间隔的长度×间隔数=总长度”这一结论,加以应用,并通过这一结论推倒出如何求一个间隔的长度、如何求间隔数,进而求点数,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想要求点数,必须先求间隔数,再判断属于哪种情况,根据点数和间隔数的关系求点数。
看,老师们听得多认真!尤其是张老师,边听边记,思考着……
高老师授课结束后,教研室李会平老师对学生进行了访谈,找到三位同学用肢体语言进行了演练,又针对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出若干问题,不仅能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的真实感受和体验,而且也为教师反思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
第二节课是马金鸽老师给同学们授课,马老师的课幽默风趣,“掌声不响起,我就不坐下”这样的表扬语极大的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马老师尊重学生的认知,百分数的读法简单介绍之后,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们感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很快就解决了百分数有什么用的问题:百分数便于统计、比较计算……。
马老师整节课不急不躁,娓娓道来,接下来利用大量时间来讨论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的让学生理解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马老师在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上加以重点引导和分析,又通过对实例的对比,学生们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发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明白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率,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量也可以表示一个率。通过对“百分数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数”这句话的判断来加深百分数与分数之间区别的认识。学生的思路渐渐清晰,渐渐明了,很是精彩!
课后李会平老师对学生进行了访谈,抓住三个关键点提问: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有什么用?百分数与分数有哪些联系?哪些分数可以化为百分数?从课后访谈中,我知道同学们也被马老师精彩的课堂深深的吸引,很轻松就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第三节课是由谷老师带来的《合理安排时间》,明明想要妈妈带他去看电影,可是妈妈有许多家务要做,做完家务才可以带明明去看电影,怎么样安排才能让妈妈尽快做完家务去看电影呢?以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情景导入新课,不用提示,孩子们已经开始了数学思考。
通过创设情景帮妈妈给李阿姨沏茶这一环节,通过小组合作,放手让孩子进行思考,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通过全班同学的思想碰撞,找到了沏茶的最优方案。在此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工序图,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能力,也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小组展示流程图,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更清晰的帮助孩子们梳理了思路。并让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通过合理安排,能够节省出来许多宝贵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并在各种方案中优化再优化,渗透优化思想。
在谷老师引导下,学生渐渐明白了合理安排时间,节省时间的问题如何解决,流程图怎样合理安排。让学生明白,虽然同时能做节省时间,但要考虑一下合理性。
最后由马金鸽老师进行课后访谈,马老师“见缝插针”一词,一下捅破了窗户纸,学生更深刻的明白怎样合理的安排时间。
授课结束后,三位老师分别谈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感受,并点出了自己在这节课中的不足和遗憾之处。虽然每节课不同,每个老师也不同,但是他们都提到同一个点,那就是都想把课堂还给学生,从原来的关注教案,到现在的更多的关注学生,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张红娜老师的发言,把这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张老师首先肯定了东区教研工作,尤其对领导的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看这次活动,市教研员张老师百忙之中来到我们中间,东区教研室孙主任、将官池中心校领导等全程参与,领导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接着张老师对三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一是新,体现在呈现课堂上的理念新,教学设计新,特别是高老师这节课的设计创意特别新颖,张老师说:“学习别人的知识很重要,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二是实:真实、扎实、朴实、丰实。教师直接进课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很真实;本次活动送教下乡,接地气,活动扎实有效;朴实无华,体现了真正的厚重课堂,张老师还像我们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要让我们的课堂丰实起来。三是爱,老师眼中有学生,关注学生,心中有学生,让学生站在教师心的中央,课堂的中央,真正的好教师带着教案走向学生,而不是拉着学生走进教案,不能让活生生的学走“死”教案。
最后张红娜老师指出了三位老师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一:知识的教学有些过重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积极启迪智慧,完善学生人格。张老师说老师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教不清楚的老师,第二层次能教清楚的老师,第三层次不教清楚的老师,我们现在都属于第二层次,要向第三个层次的老师迈进,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二:数学课堂应该渗透数学思想,这三节课分别有对应思想、关联思想、优化思想,数学课要向方法靠拢,思想形成方法,方法能转化思想。三:张老师说,课堂的精彩来自于学生,老师把学生盘活了,课堂才能真正的精彩。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提有价值的问题,少问、精问,好问题如投石问路。少问无效问题,老师应管住自己的嘴,提出问题的指向性一定要明确。四:数学老师的基本功很重要,随时随地的育人,所以教师的板书书写一定要规范,教师要放低身段和姿态,多请教,教师语言要严谨,张老师的一席话让我们终身受益。 听了张红娜老师的点评,我想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所欠缺的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更多,因此我要不断加深自我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多听课多钻研,因为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更好地为教育事业而服务。
评课结束后,工作室成员和教研室领导进行了合影,记录下了这一珍贵的时刻。每次高利芳名师工作室活动的开展,我们都收获满满。此次“送教下乡”活动和张老师的点评,都使教学研究更具魅力与凝聚力,让教学研究真正地服务于教学,受益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