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主任管理智慧的内涵和意义
1. 班主任管理智慧的内涵
智慧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 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 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 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 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智慧不仅仅是知识和日常人们所说的聪明, 也不只是心理学中的智商和单纯的技巧, 而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安生立命、直面人生、应对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它不能像知识那样直接传授, 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通过教育的细心呵护而不断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总之, 智慧既是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也是人们的一种生存能力, 是对人的精神的提炼、净化和升华。
所谓班主任管理智慧就是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班级管理活动的认识、看法和理解, 以及通过对自己的管理行为的反思和研究形成的思想、理念和能力, 是班主任逐渐形成的一种品质和境界。管理智慧是教师教育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班主任优良教育品质和高超教育艺术的表现, 管理智慧绝不是一个教师成为班主任之后自然具有的, 而是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形成的。
2. 班主任管理智慧的意义
在学校教育中, 提升管理智慧对于教育和班主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管理智慧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班主任的管理智慧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富有智慧的管理, 班主任能够对不断变化的情境采取机智灵活的应对策略, 将一些看似平常的事件赋予教育的意义, 这样的管理活动才有可能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才能发生教育的奇迹。这样的管理, 能在班级内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 学生会在一种宽松、民主、和谐、温馨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如果班主任缺乏应有的管理智慧, 他的管理工作就会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 学生将会在一种无序混乱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
(2) 管理智慧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班主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带头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由此引发的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呈现出的艰巨性、复杂性, 以及班级管理活动自身的特异性、多维性、不确定性都对班主任洞察复杂形势、把握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班主任要针对当代青少年的新特点, 由单纯的管理者向学生发展的组织者、研究者、教育者和引导者转变, 而复杂多变的班级管理活动为班主任提升管理智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让智慧回归教育, 让智慧引领学生发展, 成了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3) 提高管理智慧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要求
班主任的管理实践绝不能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 而要通过创新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管理智慧可以促使班主任从繁杂琐碎的事情中解脱出来, 集中精力思考班级的一些重大问题, 从而增强班主任的胜任感和成就感。提高管理智慧, 可以使一个班主任的心态永葆青春, 思维活跃, 始终洋溢着思想的灵性和青春的活力, 具备良好的管理智慧的班主任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依赖习惯和经验开展管理活动的管理人员, 他能从学生的成长中看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从而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工作状态, 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让智慧引领班主任专业发展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需要, 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必然诉求。
二、班主任管理智慧的特性
1. 人文性
班主任的情感与价值观是班主任管理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的管理要以对学生的热爱为基础。如果班主任连热爱学生都做不到, 那么管理智慧就无从谈起。对教育的责任感, 对学生的责任与关爱是构成教师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 也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强烈的爱生之情是班主任管理智慧生长的坚实之根。管理智慧是体现师德和师爱的智慧, 是教师的情感、认识、态度和能力的理性表达, 体现了班主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 充满着人性的光辉, 具有强烈的人文性。
2. 实践性
管理智慧和班级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管理智慧是指向实践、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体现、受实践检验的。管理智慧指向班级管理活动中问题的解决和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进实践, 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管理智慧, 管理智慧在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逐步形成, 通过实践积累起来的管理经历和经验成为管理智慧形成的重要源泉, 同时, 在实践中产生的管理智慧又在后续的管理活动中加以体现, 对管理实践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管理智慧的质量和效益又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通过实践和反思, 班主任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和管理风格, 也必然使管理智慧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得以升华。
3. 批判性
“批判性就是大胆质疑、批判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从而不断超越他人和自我, 达到创新知识、追求真理、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班级管理是一项充满着不确定因素的复杂活动, 即使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活动做了充分的估计和准备, 在班级管理活动中, 仍然会有很多崭新的令班主任预料不到的事件出现, 这就需要班主任迅速做出判断, 采取恰当的处理方式加以应对。而在一次管理活动结束后, 班主任就需对自己的管理行为加以批判和反思, 反思自己管理行为的成败得失, 通过反思突破传统, 超越平庸, 提升自己的管理智慧。
4. 生成性
班主任实施管理的情境是不断变化的, 班主任就需要在不断变化而又很难预料的情境中表现出积极的状态, 而这种积极的状态又是管理智慧的养成所必需的。班主任必须依据不断变化的班级情境和不断出现的实际问题作出相应的判断、决策, 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对班级管理行为进行积极的调整。班主任的管理智慧来源于教师真实复杂动态生成的教育情境, 表现了班主任的灵活机动的管理策略和随机应变的管理能力。班主任的管理智慧是在动态变化中生成的, 并且永远处于动态、生成、开放的状态, 它不是预先存在的,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无固定形态, 也没有一定的标准。
5. 内隐性
管理智慧的存在形式是内隐的, 班主任的管理智慧往往表现为班主任面对特定情境瞬时的直觉反应。所以, 在很大程度上, 班主任的管理智慧是不可言传的, 有些班主任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管理智慧, 这种不可言传的特点使管理智慧的养成更多的不是靠学习和传递, 而是靠领悟、体验、理解和思考。这种领悟、体验、理解和思考可以表现为教师个体的可以言说的理念或看法, 但更多的是一种缄默性知识。缄默知识是教师整个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管理智慧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 管理智慧在管理活动过程中是以隐蔽的方式发挥作用的。尽管是隐蔽的, 但却是永远无法排除的。因此, 管理智慧的作用方式也是内隐的。
6. 独特性
班主任的管理智慧是班主任个人在从事班级教育管理活动中逐渐生成的。由于每个班主任在年龄、成长背景、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 再加上个人的气质、性格、思维方式、行为特征的差异, 每个班主任应对管理问题的智慧表现方式、表现内容和表现水平也必然千差万别。班主任的管理智慧极具个性化, 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烙印, 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即使在相同的管理情境中, 不同的班主任针对同样的管理问题所运用的管理智慧也是各具特色的。
三、班主任管理智慧的养成
班主任要想更顺利高效地开展管理活动, 养成管理智慧, 就要采取相应的策略:
1. 学习领悟
科学的理论是智慧之源, 是行动的指南。作为肩负着实施素质教育重任的班主任,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 就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深入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 转变教育观念, 实施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教师要认识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且这种发展是全面、充分的发展。班主任要广泛地涉猎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 时刻关注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 掌握学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学习理论, 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班主任要从学习中提高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提升自己的教育自觉。同时, 教育理论的学习要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 唯有如此, 班主任的智慧水平才能更快地得以提升。
2. 实践历练
实践是孕育管理智慧的沃土。要提升管理智慧, 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上, 更重要的是通过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通过实践, 积累经验, 不断锻炼自己, 智慧型班主任是在实践中产生和锻炼成长的。在实践中, 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注意倾听, 注重与学生开展对话,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方面的问题, 对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解答。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践绝不是日复一日的机械劳动, 而应当成为在科学理论和理念指导下的创造性实践。只有勇于创新, 将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才能使班主任在实践中不断发挥聪明才智, 采取恰如其分的方法和措施进行管理, 创设情境, 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实践中及时认真总结和不断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 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在开展管理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和提升自己的管理智慧。
3. 反思
“反思是一种批判分析的思维过程, 其最终目标就是从一种不确定、怀疑和困惑的状态过渡到能够掌握问题情境、因发现解决困境的材料而获得满足感。”反思是班主任成长的根本性动力, 是提升管理智慧的根本途径。反思可以促使一个班主任不断地加强对自己的管理行为理性的思考、反省和追问, 对日常工作保持一种经常思索的习惯, 探索和解决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此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提高自己主动适应的能力。班主任要通过反思审视自己的管理理念、态度、经验和风格, 改进管理实践, 提升自己的教育品质。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第一, 通过写反思性日记, 对自己的管理实践进行回顾和总结, 立足于自我之外, 反思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第二, 对照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 分析和反省自己的管理行为背后的理念的合理性, 扬长补短。第三, 建立并不断完善班主任成长档案袋, 点滴记录班主任的成长过程, 不断改进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 提升管理智慧。
4. 研究与创新
班主任要想教育和管理好学生, 首先要研究学生, 研究学生是班主任成长的必要条件。班级不仅是教育管理的园地, 也是绝佳的研究场所;班主任工作不仅是具体的实践活动, 而且也是一项创造性劳动。班主任要将班主任工作和研究工作结合起来, 研究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研究班级管理的规律, 通过研究, 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智慧水平。班主任应当选择与自己工作联系紧密、在管理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并且可能有所成果的问题作为课题加以研究。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班主任可以把自己的工作方案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实施并不断完善, 将正规的课题研究和自主的研究结合起来, 灵活采取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等多种方式开展研究。通过研究, 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提升自己的智慧水平。
5. 团队合作, 形成专业共同体
“合作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 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班主任团队是承担着相同职责的一个群体, 对班主任的成长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团队的充分合作, 才有团队成员的共同进步。班主任都要努力寻求与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形式, 形成专业共同体, 消除壁垒, 摆脱固步自封, 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聆听、交流, 实现有效合作。班主任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利用座谈会、研讨会、学术沙龙、交流会、观摩会等形式, 借助于网站、博客等资源, 与同行和专家充分展开交流。交流绝不是漫无目的的闲聊, 而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 以改进教育管理行为为根本目的的对话。通过相互之间的切磋、交流与合作, 互相学习, 寻找差距, 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管理思想、经验和做法, 反思自己, 领悟他人的教育智慧, 提升自己的管理智慧。“在交流的过程中, 班主任也可以大胆质疑自己和同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通过对共同面临的问题情境的思考、感悟和研究, 尝试解决问题, 并逐步提升班主任群体的管理智慧。
教育是智慧的事业, 管理智慧是班主任素质的综合体现, 也是教育发展和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和永恒主题。我们要让智慧回归教育, 让智慧引领班主任专业成长, 提升班主任的境界。由于影响管理智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因此提升管理智慧将是班主任的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随着班主任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入, 班级管理质量将会逐渐提高, 在此过程中, 班主任的管理智慧将会逐渐提升。智慧无止境, 班主任管理智慧的提升将贯穿班主任的整个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 2005, (2) .
[2]郑文力.新时期大学精神与教师职责[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0) .
[3]陈萍.增进班主任实践智慧的反思策略[J].中国德育, 2008, (10) .
[4]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 2002, (7) .
[5]张勇.谈教师提升教育智慧的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0, (6) .
[6]蒋筱芳.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智慧[J].中国德育, 2008,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