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了学期末了,很多科任老师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除了忙于学期末总结外,有的甚至开始了筹划假期的各种安排。但在座各位班主任都很清楚,学期末正是班主任最不能掉以轻心的时候也是最为忙碌的时候。就如同网络上调侃一样,开学初是玉树临风,学期末是惨不忍睹。有句话说得好:行百里路者半九十。越接近终点越困难,虽然说万事开头难,但是要善始善终也很不容易。
然而,作为班主任不容忽视的就是学生的学期末情绪,同样也是让老师最焦头烂额的一件事。
所谓学期末情绪,是指在学期末来临之际,学生所特有的面临考试的焦躁、渴望放松的狂躁,提前放松的急躁和处事不顺的烦躁。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学期末这段关键时期呢?我有三策以供大家参考。
下策:全程跟踪,见招拆招。
对于新班主任来说,在没有可行的应对措施时,就可以采用最原始的方法,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麻烦”的精神,与学生“打持久战”。采用全程盯防的战术,把所有潜在的问题扼杀在摇篮里。(讲述我的亲身经历)
中策:查找问题,对症下药。
针对学生的学期末情绪,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尤其是班主任要深入研究学生心理,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学期末这段关键时期。
一、期末情绪的表现与危害
期末情绪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经常性的表现为“想不到”“坐不住”“听不进”“忙不停”“长不了”。
“想不到”:在自己支配的时间内,不知道该做什么,什么先做、什么后做,甚至手足无措,一会儿看看这本书,一会儿看看另一本;
“坐不住”:在课上找各种借口窜位,或是东张西望,交头接耳;
“听不进”:觉得课上老师讲的东西太“简单”,不值一听,或是在哈欠连天,根本不管老师讲什么;
“忙不停”:兴头上来时,马上动手去做,乱忙一气,希望“快刀斩乱麻”,一下子把事做完,却常常忙中出乱。
“长不了”:在老师批评和考试后,短时间内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几天之后,依然故我,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学期末情绪的存在必然对同学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心气浮躁会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使人,出现睡眠障碍、神经紊乱;急功近利会导致心理紧张、烦恼、易怒,减低注意能力、思维能力;浮而不实使学习无法深入,仅局限于表面,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二、学期末情绪的成因
1、内部原因
(1)行为习惯。部分学生从小形成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注意力易分散的不良习惯。
(2)人格特征。有些学生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3)认知水平。部分同学把成绩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急于取得优异成绩,而又不从踏实学习入手,希望通过一些“捷径”,快速“成功”。
2.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由于现在社会上有一部分人群的社会观、价值观的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们的学生。我对学生做了个问卷调查,对初中毕业后的人生规划,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当网络写手,网络主播或者游戏主播、手模、等等
(2)家庭教育。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担心孩子学习滑坡,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想法,给孩子疯狂报班;等一系列做法,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特别容易紧张。
三、学期末情绪的防治
为此本人提出如下解决方案,以和同行交流研讨:
一、召开专题班会。帮助学生分析当前学习和生活状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心态面对考试,面对成绩,面对家长,和学生一道制定复习计划,完善复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二、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需求。通过和学生谈心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思想问题,让学生相信你,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按照学期计划,顺利度过学期末。
三、形成育人合力。和科任教师联手、和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用尽可能的预计来防微杜渐,也可以通过班委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忘却期末来临的焦躁,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这几条并不是什么新招、高招,但只要我们注意到了学期末情绪,平常的工作付诸实施,也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上策: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在我们经历了一轮的班级管理工作后,相信很多班主任面对学生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已经了然于心了,也都有自己的锦囊妙计了,面对容易出现的学期末情绪我们就可以在平时的教育中加以引导,使学生顺利度过学期末。
一、立志教育
学生要立长志,而不是长立志。这点对于防止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在立志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立志要切实可行。有的学生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过高地要求自己。这种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 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二是立志要专一。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 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要防止“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
二、习惯教育
重视行为习惯。浮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平素学习、生活中放松对自己的克制,而逐渐形成的。要矫正这种性格缺陷,就必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一是要培养自己行为的计划性,在做事之前,要制定可行的计划,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儿一点儿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到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三、磨练教育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浮躁心理。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韧性。如:拼图游戏、练字。此外,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四、榜样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首先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其次,用榜样,特别是本地区或学生者熟知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