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lilijuan发起了2021-10-05
0
回复
10
浏览

线上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斌英中学  刘会鹏

形式:教学案例问题提出—学术沙龙—策略交流—微格教学—评价反思—总结提升—关注生成

理论依据:学源于思,学源于思,思维总是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在课堂上成功的问题设计可以不断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之中。所以提问要展现思维冲突,形成悬念,调动课堂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然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存在很多问题,如:问题过多、过浅,导致课堂形成满堂问的局面;问题设计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如果不会降坡引路的话,导致的结果是教师代替学生将答案和盘托出。这样学生思维受到阻滞,永远无法向高层次迈进。

教研目的:

通过教研活动,解决教师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如上),使教师能够恰当地应用提问策略,揭示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将学习的层次提升到一个又一个新的层面,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问题研究,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促进研究习惯、研究氛围的形成;通过分享经验,完善自己,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实践研究(教研过程):

本次教研活动共分八个环节,教学案例问题提出—学术沙龙—策略交流—微格教学—评价反思—总结提升—关注生成,通过教研最终达到“在研究中反思、在总结中提升”的目的。

一、教学案例:播放青年教师研讨课光盘。全体教师观看,把本节课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二、问题提出:本学期的一节教学研讨课上,由 于老师对问题设计”的缺乏思考,上课赶着问,随意答。这也是被多数教师忽视的方面,属于共性问题。课堂上当问题设计得太简单、或是太难、或者问题不明确的时候,学生往往不举手作答;有的学生回答的答案如果和教师预设的不一致,得不到教师的评价,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我们的思考,如何让司空见惯的课堂提问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学术沙龙:一线教师大多数是经验型的,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理论高度,而没有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教学也很难提高层次。因此,活动前,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交流,可以结合光盘上的教学案例,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对问题设计的看法,回答上面的五个问题。

四、策略交流:教研员针对教师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提出具体的问题设计的策略,如:

 

1)把问题提在“最近发展区”, 设置问题由浅入深,使学生跷跷脚就能够着,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层层提升;

2)问题设计力求揭示矛盾,形成一直认识冲突,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五、微格教学:现场三组,针对一个策略,用最短的时间设计一个教学片段,落实一个策略,体验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

六、评价反思:教师针对教学片段进行综合评议,总结提问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使教师在研究中反思,在总结中提升。使教师理论水平获得提高,对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有了深刻的认识。

七、总结提升:

1、设置问题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层层提升,由“现有发展区”,顺利向“最近发展区”跃进。

2、设置问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延展学生的准确性。

3、设置问题要深浅适度,可使学生思有所得,思有所获。

4、设置问题要使学生因问入情,因情探“向”。

5、设置问题要扣住教材重点,分散难点。

设置问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梯度,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层层诱导,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

2、广度,设问要有一定的覆盖面。

3、深度,问题的深浅程度要适当,既不能深不可测,又不能表面肤浅。

4、亮度,设问要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5、精度,科学巧妙的设计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具有很高的精度。

八、关注生成:

  在教师线上交流的过程中,或者在教学案例中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以此作为今后教研要解决的问题。校本教研就是从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发展。体现了校本教研的问题性、连续性、发展性。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