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王小兵,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我们襄城一高的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第一次见到王老师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在多少年前,只知道在一次报告会上,远远看到一个略稍瘦弱的老师在台上谈她自己的工作经验。这么多年过去,但我的印象里,她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教学感悟(现在已经是几百万字了)深深的震撼着我。从那时起自己也尝试着写一些东西。慢慢的也积累了一二十万字。
也许我是幸运的,多年以后,没想到在今年许昌市教育局组织的“许昌市师德报告会”能和自己的偶像小兵老师一起参加这个活动。由于都是襄城县的,所以我们一直一同前往,一同回来,有时她当司机,有时我是司机。
在数次往返的路上,我们谈自己教育理念,谈工作中的喜怒哀乐,谈美好的未来等等。
慢慢的我明白,她虽然是名师,但其实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只是她可能比我们很多人更懂得感恩:感恩自己的家人,感恩自己的同事,感恩自己的学生。她能比别人更能感受到“生活和工作”带给她的种种美好!
她告诉我:她有一位好丈夫!当自己的老父亲卧病在床时,是自己的丈夫担起女婿,不!更多是儿子的责任!每天端屎端尿,自古就有“久病床前无孝子”说法,而自己的丈夫做到亲儿子也不一定能做到的孝道,所以他感恩自己丈夫,他爱自己的家人。
每次从许昌回襄城总是到晚上七八点,一路上,她的电话几乎没有停过,有学生请假的、有家长打听孩子学习情况、有老师汇报工作的等等,她总是耐心的接,耐心的听,耐心的解释!
她总是这么忙忙碌碌,这让我不解!我心疼的说:“小兵姐,你怎么这么忙!你能不能歇一歇,我们出来了,先把工作放一放!”
她说:“家长把孩子交给了我,就是把一家人的希望交给了我,我可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不然对不起人家!”
到我们学校的路口,我要下车了。
我邀请她在路边的小店吃碗面,毕竟已经是晚上八九点了,我们早已饥肠辘辘。可是,她总是坚定的拒绝,他的理由总是:“亚锋,你不知道,学生在学校,我不在他们身边,安不下心呀。再说了,出来一天了,自己的同事在帮自己上课,也该让人家歇歇了,下次!下次!”
有一次,我开车从许昌回来,到颍桥已经晚上七八点了,看着她太累了。我“威胁”道:“我是司机,今天再不吃饭,我不走了!”就这样“强逼”着她在路边的小店喝上一碗暖茶!吃上一碗热面!
她四十六七的人了,早已是高级老师了,我问她:为什么还这么拼呢?
她说:她最初是师范生,没有上过高中,是位小学老师,在走向高中老师的岗位中,要提高自己的学历,要去研究高中学生心理,要去研究高中学生学科知识等等,要比很多老师走的更艰辛一些。但是,正是这个拼命“拔节”的过程,也恰好是自己大量收获的过程。
几十年的一路狂奔,她早已习惯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一班班的孩子们,在她的教导中走出一高,走向985、211、甚至走向清华、北大。当自己的学生金榜题名,看着一届届学有所成的孩子们时,为人师者的喜悦和幸福是无法言表的。这使她更加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她说:孩子和家长一双双期待的眼神,责任!不允许放慢自己的脚步!最关键的是她爱自己的学生!正如自己的学生像爱自己的妈妈一样爱她,她爱自己的职业!她也享受着这种别人看似傻傻的忙碌。
我听了,真的觉得自己好惭愧。
同样也是一个师范毕业生,我在中学任教。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遇到一点挫折就牢骚满腹。正当中年,却揣着老年的心态。看到别人光环满身,总是质疑人家背景强大!自己身无长处还裹足不前怨天尤人!
从王老师身上我懂得了:名师其实也是凡人!当我们羡慕他们光彩亮丽时候,又有几人看到他们背后的艰辛!有时候我们甚至嘲笑他们“像傻子一样”爱自己的学生,干自己的工作。当他们拿着厚厚的荣誉证书,而我却在晋级因“缺这少那”而抱怨领导的不公时,我也应该想一想,当王小兵老师在傻傻的忙碌时,“精明的我”又在干什么呢?
世间哪有一蹴而就的名师,只是她像爬藤的蜗牛,认准目标,砥砺前行,虽然经常风雨兼程,但心中总高悬那一抹最美的彩虹。
与名师同行,与阳光相伴!
我们应该像王小兵老师一样,心有阳光!爱家人、爱学生、爱工作、爱生活。我们就会慢慢发现,最美的风景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与名师同行,与阳光相伴!
不知不觉中,她------照亮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