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 对后进生教育的心理辅导
卢会玲发起了2019-07-29
0
回复
8
浏览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 对后进生教育的心理辅导

                                                                   许昌市建设路小学  卢会玲

     一、案例

     我班有个学生叫小李。姐弟三人,两个姐姐(大姐出嫁已有孩子,二姐十四岁,辍学在理发店上班),父母年龄大有四十八九岁,小学学历。小李人长得活泼,帅气,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但行为不规范,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性格比较内向、脾气倔强、有时暴躁,在学校我行我素,学习时,脑子反应较慢,尤其是做数学题时,脑子有时转不过来弯(源于一次从平房上摔下来是受伤所致)。课间他精力旺盛,爱与同学打打闹闹,或者在走廊里追跑嬉戏。自尊心强,上课有时东张西望,有时自己做小动作,听课也是听一会儿、玩一会儿,自玩自乐,但从不影响其他同学听讲。而她的妈妈在浴池工作也忙,忙于生计,比较急躁,也静不下心来辅导孩子。对孩子的事情虽有关心,但很难精下心来,俯下身子亲自过问,耐心辅导,却总是说自己学历低,辅导不了孩子。父亲更是没有任何耐心,不会好言好语讲话,孩子不好时要么狠狠打一顿,要么张嘴就骂孩子,数落孩子的不是,因此教育效果甚微。辅导孩子的任务教给二女儿,有时辅导不了,作业常有姐姐代为完成。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小孩逐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针对小李同学的特点,我对他采取了如下心理辅导:

    二、分析:

    1.克服自卑,建立自信

     由于他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不好,自己学习又不得法,也破罐子破摔,如此反复,成为恶性循环。到最后,因为学习学不会,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常受到老师批评、家长的打骂和同学的轻视,因此存在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又对他的学习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在这种自卑心理的影响下,他更是对学习没有兴趣,也不努力,因为觉得自己就这样了。同时,他对于老师的批评和帮助也无动于衷,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觉得反正自己也就这样了,也好不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帮助他克服自卑,建立自信,这才是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首先,我接受他的现在,允许他是现在这个这样。接着,我在日常教学中,自己多留心观察他,发现他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也及时地进行表扬和肯定,即便他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同时,对与他所犯的错误,也是让他自己说出来,主要是让他自己认识到,并看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我则不再进行批评,而是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相信他一定会比以前学的更好,一定比以前做的更优秀,在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前提下,关心他、信任他、批评、不指责,尽量让他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结合他自己的实际情况,每次让他自己提出下一步达到的目标,不拔太高,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很有信心,他可以做到。此外,生活中关心他,常常与他谈心,今天为什么不高兴?今天又什么开心的事?你的小秘密?你爱吃什么?你最喜欢谁……做心灵上的沟通。总之,这也是一个反复又反复的过程,急不得,要耐心的帮助他建立自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抓住时机,不断进行工作。但是,一旦他建立了良好的自信后,他身上的的变化将是十分明显的,同学们都发现,他能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还能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不仅在思想上转变大,言行方面更是大有好转,就连学习成绩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2.老师、家长、学生三结合

     为了真正使小李恢复自信,在学校我与学生有约,小李一定会跟上大家的脚步的,不信你们每天问问他,下课与他说会话,交流交流就知道了,私底下又与班干部交代多关心他,多给他交朋友,多鼓励他。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我积极与家长联系,交流沟通,讲道理、打比方、不厌其烦一遍一遍的沟通家长。人心都是肉长的,家长看到我的不离与不弃,开始配合我,与我合作,按我所教,静下心来管教孩子。孩子再不聪明,心里也能感受到老师、同学与家长的关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小李脸上有了自信,有了笑容,课堂上高举的小手,响亮的回答声,课下与同学的嬉笑玩闹,又有谁能知道以前的他竟是那样的一个人。

    3.自信 、快乐、 成功

    信任与支持力量是巨大的,不可小觑的。正是老师、家长与学生的理解、信任与支持的力量,它可以让人找回自信,品尝快乐,得到成功。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信任,给了小李无穷的力量,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他的行为规范,学习成绩渐渐由差转好,成绩也由几分上升到十几分、几十分,同学说他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他妈妈说没想到孩子的进步那么快,原来儿子是这么的懂事、有礼貌、善解人意。

    由此我想到,班级学生七十多个,家庭各不相同,或许还有类似这样的家庭,或许由于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影响与制约。这就对作为老师的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中细心了解他们心理变化,多与家长沟通,做学生与家长的贴心人。及时给予他们心理上更多的关爱。让每个孩子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