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眼含热泪,思潮起伏,想哭的冲动在我的心中翻腾。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我热爱的校园,心中愉悦的我值班路过二(3)班教室的门口,被她班的班干部拦住了,说:“校长好,班里规定不准带零食进班,xxx带零食进班,问他要他还不给。”
哦,那个小男孩我认识,就是那个不知什么原因就会打自己头的小男孩。他平时不怎么和同学交往,不止一个老师反映他有不知所以无缘无故打自己头的行径。我曾怀疑:难道他头部有什么疾病?交代班主任和家长谈谈,签个什么协议的,省得发病时候担什么责任。后来忙碌,这件事,我也没有过问。
怎样引导他学会遵守班级规则呢?彩色泡泡糖,看着就诱人,是小朋友的宝贝,怎样让他乖乖地把零食交出了呢?我采用了选择法,我蹲下来说:“不能带零食进校园,这是咱们学校的规定。要不你这样,你给我,我给你放着,你放学找我要。好吗”他不情愿地把两颗彩色的泡泡糖给了我。我拿着糖想走,谁知他哭了起来。我想小孩子哭一会儿,可能就不哭了。
等我值班回来路过他们班,我看到他站在墙角嚎啕痛哭。我想到了研学《道德经》中学到的一句话:“人各有各的道”。站在孩子的道”上考虑,心爱的东西被拿走肯定接受不了。我已经让他受到教育了,可以妥协把糖还给他了,我心中泛起了慈爱。我拿着那两颗糖,匆匆走到他跟前。他整个身子倚靠着墙根,大声痛哭,老师、小干部都拿他没有办法了。我蹲下来说:“糖给你,下次不要拿到学校里。”谁知他说不要,开始用双手狠狠打头,一会儿狠狠拽鞋带,嘴里嘟囔着:“生气了”。那一刻,我明白了,这个孩子不是脑部有疾病,而是有负面情绪时不知怎么处理,心中满是无法排解的愤怒、憎恨。我爱怜看着他,知道他要情绪发泄。我阻止他打头,说:你跺脚吧。根本劝不住他。
我想安慰他,抚摸他的背,试图给他安慰,谁知他很排斥我,几次拨开我的手。我想起了我生气时内心对别人的排斥。我推测这个孩子是心理上出了问题,不再阻止他发怒,声音更柔了,问他:“你在家犯错了挨打吗?这个话题他倒愿意倾诉哭着说“爸爸打我,拿着皮带打我,狠狠地打我”。我似乎明白了,他愤怒时用自虐来处理情绪,根源可能来自家庭。我耐心地陪着他,等着他情绪慢慢平息。
这时,我又拿出他的两颗糖,说:你看,糖在这儿,老师帮你放着呢,下课来拿,好吗?他笑了,抓这我的手不舍,恋恋不舍的向教室走去。
下课了,我找班主任了解孩子情况,班主任说:“孩子妈妈有时脸上也带伤。”如我所想,这个孩子的行为问题是受家庭行为影响造成的,我的心情异常沉重,孩子愤怒时自虐的画面深深地触痛了我。面对用自虐处理自己的情绪的孩子,我无法帮忙,只有等他陪他发泄完。而那个造成他这样行为的父亲却不知道,不知道他自己的做法已完全传递给孩子了。
回到办公室,我修改了本周工作安排:周末和班主任一起做个家访,在他们班设计一个有关情绪处理的主题班会,家长学校要补上一节课《父母的榜样作用》。
此刻,阳光照耀着大地,我期望:莫让心理阴影遮住孩子的快乐人生。